壓力源於什麼呢?大多數情況下, 源於對「不確定的未來」的恐懼。
年輕時,會恐懼自己的收入和發展,會焦慮「我這一輩子是不是就這樣了?」「我還有出頭的機會嗎?」「我能不能買得起房?」「我能不能在大城市裡紮下根?」,諸如此類。
長大了一些,會開始恐懼生活的穩定被打破。
會擔憂,我有沒有成長,會不會遭遇中年危機,會不會被公司裁員、找不到工作,會不會出現什麼意外;同時,開始下意識地排斥挑戰和新事物,不希望改變現狀。
而有了一定的事業和家庭,又開始恐懼子女的發展。會煩惱:孩子能不能上好一點的學校,會不會遭到欺負,會不會學壞,會不會變得平庸、碌碌無為,甚至,會不會怨恨自己沒有能夠給他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現在的社會漸漸邁入少子化,許多夫妻甚至選擇不生小孩,但今年35歲的清潔人員葉俊明,卻和老婆生下了6個孩子,但也因為這個決定,讓生活遇到了許多難題與挫折,更見證了社會冷暖。
圖片取自 三立新聞
據本王的瞭解,葉俊明在唸碩士二年級時意外有了孩子,於是他為了負起責任決定休學結婚。第一胎女兒出生後,葉俊明找到了一份房仲業的工作,但也是那時候開始,他發現職場對於爸爸照顧孩子這件事非常無法體諒。
有次,葉俊明必須請假照顧生病的女兒時,竟遭到主管的嘲諷「你生那麼多小孩,那是你家的事情,你自己要去處理」,不僅如此,到了第四胎出生時,葉俊明希望能替老婆分擔家務,便向公司申請育嬰假,卻被強迫在工作與家庭間做出選擇。
圖片取自 三立新聞
主管告訴他:「你就是要把全部家事丟給太太,才能在這邊工作」,始終強調「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無奈最後葉俊明只好離職。
為了維持家計,葉俊明開始了身兼數職的辛苦日子,「早上在便當店、下午在飲料店,晚上會去跑業務或是當夜班的臨時演員」。
為了一家人的溫飽,葉俊明還是得出門工作,於是開始身兼數職的日子,「我一天兼3份工,早上在便當店、下午在飲料店,晚上會去跑業務或是當夜班的臨時演員,一天500塊,這樣林林總總加起來一個月大概賺4萬塊」,只是每天工作18個小時,回到家都已經淩晨3點,根本沒時間陪伴孩子,葉俊明才下定決心考公務員,他不畏辛苦一邊工作一邊念書,如願在去年3月考上清潔員。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