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你就讓我去吧,我能行的。」「這麼熱的天,你又是一個小女孩,出去怎麼能行。」「我能掙一點是一點,我想幫家裡分擔。
」聽到這句話,父親張德芹不知道該如何回應,自從他患癲癇以來,如果不是親戚鄰居照顧,可能這個家早就撐不住了。
這是自放暑假以來,經常發生在小寧(化名)家的對話。小寧今年17歲,在山東省臨沂市一個小縣城的職業中專讀書,每到放假在家,小寧總會跟父親反復提起利用假期時間去打工掙錢的事情。這個暑假,也不例外。現在正是盛夏,室外溫度持續在30多度,最高的時候能到40度,張德芹怎麼捨得讓自己的女兒去受這份罪。
所以每次小寧得到的都是父親堅決的不同意。
2003年,小甯的父親張德芹和母親公方玉經熟人介紹相識,公方玉雖然從小患有智力障礙,無法工作,但是兩個人都是安穩過日子的人,很快便結婚了。
過了1年,小寧出生了。張德芹很愛這個女兒,憧憬著一家人未來幸福美滿的生活。
可如果張德芹能夠預知到這後來發生的一切,他當年一定不會去到那間屋頂上工作。
那是小寧出生後的第3個月,他在房頂工作的時候失足摔下,頭部嚴重受傷,當時就昏迷了,120急救送到醫院後,家裡人被告知有7天的危險期,如果挺過去了就脫離生命危險,挺不過去人就沒了。聽到這個消息,小甯的奶奶覺得天都塌了。不幸中的萬幸,張德芹最終憑著頑強的毅力醒了過來,可還是傷到了神經,引發癲癇,從此失去了勞動能力。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