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缺少眼科醫師,這裏一度被稱為「瞎子村」,看到偏鄉的貧瘠,只因一句「留下來和我一起努力」,他果斷接棒,為弱勢病患送去光明,紮根恒春的20年,年過古稀、身患重病依舊在醫者崗位上發光,他就是恒春基督教醫院院長鄭立智。
馬祖任醫官兩年間,體會偏鄉就醫不便
自考上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他被分到馬祖做醫官,因為缺少醫護他一度包辦所有科別,雖然工作環境艱苦,但他卻說「這是我從醫歷程中最寶貴的財富。」
兩年多的全面訓練,讓他成為十八般武藝樣樣通的全能醫師,更讓他感受到偏向醫療資源的貧瘠,這為他日後到恒春半島服務埋下伏筆。
馬祖的醫官生涯結束後,他來到高雄任眼科醫師,後面升任屏東基督教醫院任眼科主任,原本可以享受「順風順水」的人生,但這時一個人的一句話,讓他心中奉獻偏鄉的種子發芽。
彼時的恒基只有陳雲址一個眼科醫師,而他則是放棄在美國的逍遙生活,主動留守的。他找到「這裏很缺眼科醫師」希望他可以到恒春幫忙,鄭立智被陳醫師打動,每年拿出兩個月的時間到恒基協助,可漸漸的他感受到這樣候鳥式的幫助並不能解決當地醫師短缺的問題。
窮苦人負擔不起醫療費、交通費的窘況,更讓他感到肩頭的醫者職責。
最終他決定留在恒基,從候鳥變留鳥,紮根偏鄉,服務病患。
九旬翁15年後重見光明,巡迴醫療助力山區民眾健康
「這裏的工作比其他地方更有意義,也充滿感動」鄭立智說起一位讓他至今印象深刻的病患。
那是一位94歲的老者,因為患有白內障,忍受了15年的失明生活,在他的極力勸說下,老人接受了手術,術後重見光明的老人欣喜的跑去水田,高興到在水田中跳舞。
這件事也讓鄭立智明白,在偏鄉行醫要治的不只是疾病,更要向居民們推廣醫療理念,讓大家能正視疾病,積極治療。
「很多病患因為缺乏正確理念,一段患病就認為自己沒救了,或者隨便買點眼藥水用,最後導致延誤就醫,甚至失明……」
為改變這個現狀,鄭醫師在看診的同時還會向病人宣揚眼部衛生知識,更透過下鄉看診,發現「隱藏」的病患,勸他們及時接受治療,有的病患付不起醫療費,還會自掏腰包。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