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八旬阿婆,從2011年開始,她每天的生活是這樣的。吃罷早飯之后,從住處去往小店,開始一天的忙碌。她先將蔥、蘿卜、蓮藕等清洗干凈,再切成細絲當作餡料;接著將面粉倒入盆中,按比例兌水,調成面糊。
因為年齡大了,動作緩慢,忙完這些,已是中午。
簡單吃過午飯,阿婆便打火燒油。等鍋里的油開始冒泡,阿婆就將面糊倒入圓形的模具中,再加入餡料;最后,在上面覆蓋一層面糊,放入燒滾的油鍋里。
頓時,一陣清香伴隨著滋滋的聲音炸響開來。
阿婆炸的這種吃食,名叫「油墩子」,是一種小吃,本沒有什麼稀奇。但是,很多聽說過阿婆故事的人,都同情阿婆的遭遇,被她的精神感動。
一個同樣上了年紀的老奶奶過來買油墩子,對阿婆說:年輕時候的苦不算苦,老了受苦才是真正的苦啊。阿婆聽了,不由得淚濕眼眶,連忙用毛巾擦了擦眼睛。
已經八旬的阿婆,本該過著頤養天年、含飴弄孫的晚年生活。可因為種種變故,卻已賣了整整10年的油墩子。
但想想賬本上的欠賬,已經快要還完,阿婆委屈的內心,又得到一絲安慰。日子還是有奔頭的,這種每天累得都直不起腰的日子,快要結束了。可千計劃萬籌謀,誰又能左右得了命數。
阿婆終究沒有等到這一天的到來。
阿婆名叫胡兆翠,1939年出生在農村。在那個世事不太平的年代,不知道什麼時候,仗就會打到自家門口來,不免人人自危。
另外,物資短缺,普通老百姓基本上都是饑一頓、飽一頓地過日子。小時候的阿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
她一直覺得,自己能夠活下來,就是一個奇跡。這也養成了她任勞任怨、隨遇而安的性子。
隨后,越來越多的工廠,開始大范圍接納女工。借此機遇,許多農村女孩子都去往陌生的城市,成為工廠里新的風景線。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當年只有18歲的阿婆離開家鄉。
因為干活勤快,也有做飯的經驗。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