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20年中,拆遷是很多地區的居民繞不開的話題。原因無他,只因為拆遷可以獲得大筆的金錢,讓人一夜脫貧。但總是有人想靠著一些歪門邪道,來提高自己能拿到的拆遷款。
有這麼一個釘子戶,33平米的房子中,擠進了22個戶口,希望靠這種方式獲得4億元的拆遷款。
這裡面有什麼樣的故事?
2013年,S市開始進行舊城改造工程,其中城內河沿岸都屬于拆遷范圍。
根據拆遷政策,拆遷補償款將會根據拆遷面積計算。由于政策合理,補償款給的也比較多,很多居民都簽下了拆遷協議,痛快的搬走了。
但是只有一戶人家,始終拒絕在協議上簽字。按照戶主江先生的說法,他們家裡人口較多,按照拆遷面積計算補償費用的話,拆遷過後全家人無法維持生計。因此他們希望,拆遷部門能夠體諒一下他們,以房子戶口數量,來計算補償費用。
按照當時的補償政策,拆遷費用是由建築面積與土地面積,分別乘以平方公尺價格計算的。
根據這一計算方法,這戶人可以拿到大概兩百萬的補償款。在S市房價已經開始飆升的2013年,確實很難買到比較大的房子。
所以拆遷部門決定上門調查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來解決這戶人家的困難。結果上門一看之後,拆遷部門嚇了一跳。眼前這個總面積只有33平米的五層小樓,其名下居然掛了22個戶口。
並且根據現場調查,以及查閱江先生的房產證,發現眼前的這個小樓,還是一個臨時加蓋的違章建築。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