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世界上最嚴肅的那個人,也是最孤獨的那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最難懂的人就是父親,很難有另外一種角色像父親一樣了。
可暘是叢天龍的第三個兒子,兩歲那年,因為生病離開人世,叢天龍決定捐出可暘的眼角膜。在失去孩子的當下,要做出捐贈的決定並不容易,但對他來說,孩子離開,做父母的人都有私心,他的私心是他希望可暘活下去,但如果事情無法扭轉,或許他該做的,是讓可暘用不同的方式繼續活著。
後來,可暘的眼角膜幫助兩名幼童重見光明。心還是會痛,但現在的他是這麼深信著:「孩子把時間還給我,是為了要我去幫助更多人。」
可暘出生時,第一個接住他的人不是醫師,而是爸爸。想起當時的情況,叢天龍臉上罕見出現驕傲的神情。那是他的第三個孩子。
可暘有先天性心臟病,法洛氏四重症。
他上網查資料,做無數功課,確認這個病可以治之後,就決定把可暘生下來,心想既然孩子選了他們做父母,就是種緣份吧。
他當時不曉得,可暘出生後沒多久,就會被診斷出唐氏症,吃飯、說話、走路都得花上更多心力,歲月從此在可暘身上慢了下來。當然也曾有過很多的不安和心慌,但後來證明,可暘是個吃好、睡飽,就容易滿足的孩子,想起他天真無邪的笑容,叢天龍的胸口總是暖暖的。
兩歲後,醫師建議他們讓孩子解決心臟問題。他雖然捨不得,但想著孩子的未來,總覺得這是最好的選擇。
那天,他在外面守了一整天,等到醫院長廊上空無一人,才盼到醫師一句「成功了」,叢天龍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帶著疲倦回家短暫休息。兩個小時後,他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說可暘快要不行了。
「不管發生什麼事,爸爸都會陪你走到最後。」
那之後一個月,可暘住進加護病房,胸口反反覆覆八次緊急治療,情況卻沒有真的好轉。
想起當時為了兼顧工作,在臺南臺北間來回奔波,他突然紅了眼眶,「我很想一直待在可暘身邊陪他,可是 ICU有限制探病時間,我每次進去,看他一下就趕快出來,把時間留給可暘媽媽,因為我覺得孩子會比較希望媽媽陪……」
他靠在可暘耳邊,答應他的小兒子:「 不要怕,不管發生什麼事,爸爸都會陪你走到最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