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一天,一名男子巧遇了高中同學的表妹,兩人便寒暄了起來。
聊著聊著,這名男子問道:
「我前段時間在縣城看到了你表哥,他不是在大城市當公務員嗎?怎麼突然回來了?他家里還好吧?」
聽到這句話,表妹先是一愣,緊接著用十分疑惑的語氣反駁道:
「他家里一切都好,我哥一直在外地呢!這些年因為工作忙都沒有回家,你該不會是看錯了吧?」
男子堅稱看到的就是她的表哥,并且給出了具體位置,表妹因為還有事情要處理,也就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
幾天后,表妹去表哥家串門,將這件事情告訴了表哥的父母,老兩口聽后恍然大悟,并發出了一聲長長的感嘆:「原來,我們被兒子給騙了!」
當天下午,父母帶著表妹親自去縣城找到了兒子的住所。
眼看著父母找上門來,在親人的憤怒和不解中,表哥這才迫不得已道出了實情,一個善意謊言背后的真實感人故事得以浮出水面……
借宿一年,金榜題名
表哥名叫朱觀景,1976年12月出生在一個偏遠小山村,父母都是樸實的農民,家庭收入全靠種地為生。
朱觀景從小便擁有遠大的志向,為了改變家里窘迫的現狀,他學習十分努力刻苦,相信用知識能夠改變命運。
朱觀景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每次考試都穩居班級前三名,1993年,他順利考入郯城縣郯城三中。
因為家里離學校很遠,足足有30多公里的路程,所以朱觀景選擇了在校住宿。
到了高三時期,宿舍嘈雜的環境讓朱觀景無法安心學習,為了能夠安心決戰大學聯考,與父母商量之后,他決定與一位男同學一起在學校附近找一家民宅借宿。
跟同學商定好后,兩個人便一起利用周末的時間去學校附近找房子。可是一連跑了好幾個民宅,不是沒有空余的房子,就是價格太貴,要麼就是主人家不樂意,或是離學校太遠。
當兩人拐進一條小巷子,想最后碰碰運氣時,在一處老舊的四合院門口,他們遇到了一位斑白頭髮的老奶奶。
老人名叫朱學秀,當時已經67歲了,看著兩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四處張望,朱學秀判斷他們應該是遇到了困難,于是主動和朱觀景二人攀談起來。
聽完他們的來意后,朱學秀慈祥地看著他們兩個,溫言地說道:
「我家里的房子很大,你們要不嫌棄,是想來住,就來住吧,我不收你們錢。」
兩人一聽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們喜出望外,頻繁向朱大娘道謝,隨后跟著她一起參觀了這座四合院,心里對四合院的雅致清幽深有好感。
第二天剛放學,兩人就迫不及待地搬到了大娘家里。
當天晚上,朱大娘做了豐盛的晚餐,邀請朱觀景二人一同吃晚飯,在餐桌上,她非常開心地說道:
「你們能來給我們做伴就好,我和孫女晚上在家也不害怕了,家里也熱鬧了。你們需要什麼,就盡管跟我說,別客氣,要把這兒當成自己的家,呵呵!」
在接下來的幾天相處中,朱觀景感受到了朱大娘發自內心的熱心、善良和慈祥,也慢慢得知了她悲苦的人生遭遇。
朱學秀中年喪夫,兩個兒子一個出交通事故離世、一個染病離世,大兒媳離家改嫁,小兒子沒有結婚就撒手人寰,最后家里只剩下她和一個年僅兩歲的孫女相依為命。
雖然老人家已經年邁,而且還要照顧年幼的孫女,日子過得十分清貧,但自朱觀景和同學搬到家里后,朱大娘從不吝嗇和小氣,她盡自己最大的可能照料著二人的生活。
每天夜晚,朱觀景二人做完功課后,朱大娘總是會為他們端來溫水,并叮囑他們要泡泡腳,緩解一天學習的疲乏。
山東的冬天寒風刺骨,朱大娘怕他們的床褥子太薄,晚上睡不暖和,她就用揉軟了的麥秸套成墊子,自己用針線縫補整齊后,鋪在床上給他們保暖。
夏天酷熱難耐,朱大娘的四合院前有一條清澈的小河,朱觀景二人便想去小河里游泳沖涼。但朱大娘怕他們發生意外,硬是攔在家門口,不讓二人出去。
對于朱觀景二人,朱大娘比親生父母管得還嚴,但在內心深處,她早已把二人當成自己的親孫子一般疼愛,那是不允許有任何閃失的。
朱大娘奶奶般的慈愛讓朱觀景深受感動,他在心里暗暗發誓,等以后參加工作了,日子過好了,一定要回來報答大娘的恩德。
1996年聯考如期而至,朱觀景付出的辛苦沒有白費,他取得了總分數全縣文科第一的優異成績,考入重點大學歷史系。
四年的大學時光一晃而過,完成大學學業后,朱觀景憑借自己的刻苦努力,順利通過了公務員考試,在北司法系統得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想到自己能夠有今天,離不開高三那年借住時,朱大娘無微不至的照顧,自第一個月發工資后,朱觀景每月會拿出2500元,作為報恩酬勞,寄給朱大娘改善家庭生活。
第一次寄錢時的場景,朱觀景至今仍記憶猶新!
那是一個秋天的中午,朱觀景吃過午飯后,一個人走到單位附近的一家郵局,在匯款單上寫下朱大娘家的地址,并在附言欄中寫道:
「大娘,您身體還好吧!我是觀景,這2500元代表我一點小小的心意,您拿著花,不要舍不得花,想買什麼就買,將家里的生活過好點,以后每個月我還會按時給您寄!」
去銀行拿錢的那一刻,朱大娘激動萬分,她用顫抖的雙手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匯款單上的那幾句附言讓她感動得淚如雨下。
自從丈夫去世,兩個兒子走后,身邊便沒有了親人的陪伴和照顧,孫女琪琪年紀幼小、不諳世事,對于她一個孤苦無依的老人家來說,附言上的幾句關心話語,足以浸潤她受傷蒼老的心田,甚至比那2500元的錢款更加貴重。
她萬萬沒有想到,當年照顧的小孩竟然一直記得自己,而且把她當成了親大娘。
從那以后,朱觀景每月會給大娘按時寄錢,每次在附言欄上,他也會留下幾句問候話語,讓話語載著自己的思念飄向大娘手中。
大娘生病無人照顧,大學聯考狀元瞞著家人辭職奉養
2000年底,一個偶然的機會,朱觀景遇到了來自老家的一位老鄉,他便向對方打聽起了朱學秀大娘的狀況。
老鄉告訴朱觀景,朱大娘已經年逾古稀,身體患有多種疾病,好幾次看到她一個人生病了,拄著拐杖,步履蹣跚地去醫院買藥。
考慮到大娘年歲已高,且一直跟年幼的孫女琪琪相依為命,身邊無人照顧,朱觀景放不下心來。
他總在擔心沒有人給大娘洗衣做飯,去醫院也沒有人接送,打針換藥什麼的身邊沒有人可以照應……
想著,想著,朱景觀決定,自己盡快向單位請假,回去親眼看看朱大娘。
探親的日子如期而至,下了火車,朱景觀馬不停蹄地來到大娘家,重新看到了自己多年前所住的那座院落。
推開門進入破舊的房子,朱大娘正因為生病臥床不起,她的臉頰瘦削,整個人看著十分的憔悴,這一幕讓朱觀景感到一陣陣的心酸。
看到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小伙子走了進來,朱大娘十分疑惑,她愣了半晌,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嘴唇微微發顫,半天說不出話來。
過了好半天之后,朱大娘才用微弱的聲音詢問道:
「是觀景嗎?孩子啊,你怎麼回來了?」
朱觀景笑了笑,走上前去拉著大娘的手,用親切的聲音回答道:
「大娘,是我,我回來了,我聽說您病了,放心不下,特地回來看看您。」
淳樸善良的朱大娘聽后,心里非常過意不去,她艱難地起身,要給朱觀景倒水喝,并且滿含眼淚地說道:
「哎呀,我這一點小病,沒事的!人老了身體都有一些病痛,你快回去吧,別耽誤了你的工作!」
那幾天時間里,朱觀景幾乎天天待在大娘家,像伺候親生父母一樣,照顧著她的飲食起居。
他只匆匆回老家看望過自己的親生父母一眼,并用善意的謊言告訴他們:自己是因為來出差,才有機會回家探望一下。
因為只跟單位請了幾天假,所以假期到了以后,朱景觀又急匆匆地回到工作崗位。
雖然回到了單位,可是朱觀景心里一直惦念著朱大娘,想著這孤苦無依的奶奶和孫女,朱景觀實在是非常憂心。
他工作時也三心二意,好幾次領導看見心事重重的他,都主動過來問他,最近是什麼影響了他的工作表現。
一邊是體面穩定有前途的工作,一邊是極需人照顧奉養的年邁大娘,該如何進行選擇呢?一時間,這成了朱景觀最大的一個心病!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糾結后,朱觀景心里的天平偏向了大娘,一個既大膽又堅定的選擇慢慢出現: 瞞著父母辭去工作,回老家照顧朱大娘。
于是2001年春,朱觀景向領導說明了這段時間影響他工作的原因,并遞交了辭職申請。
領導聽過后非常驚訝,他勸朱觀景:
「如果你不放心大娘,你可以多請幾天假,有什麼必要辭職呢?在司法部門工作,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工作,大娘并不是你真正的親人,你怎麼舍得就這樣辭職?」
朱觀景一本正經地對領導說道:
「這工作的確是我的夢想,可是跟前途比起來,我更看重做人的情義,工作可以再有,大娘如果因為生病沒人照顧而去世了,我恐怕一生都不會原諒自己。」
沒想到在現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還有年輕人的心是如此單純善良的,領導深受感染,他沒有再阻止。
朱觀景離開的前一個晚上,領導邀請他共進晚餐,他很欣賞眼前這個年輕人的可貴質量,并衷心祝福遠在山東的朱大娘能夠早日康復。
因為擔心父母無法接受自己的行為,朱觀景并沒有告訴父母自己已經辭職回家,而是謊稱自己仍在好好工作,他打算等時機成熟了再對父母言明真相。
因為朱大娘的身體非常差,時不時地就需要住院治療,朱觀景經常是每天家里醫院兩頭跑,他既要給大娘和琪琪做飯,又要在醫院陪大娘打針以及做各種治療,非常辛苦。
每當朱大娘結束了在醫院的治療,回家休養時,朱觀景并沒有放松多少,連夜里都要多次起床探望守候。
因為有一天深夜,朱觀景收拾好一切后,剛進入睡眠,突然聽到廁所一聲悶響,他趕忙跑到廁所一看,原來是朱大娘上廁所時暈倒了。
朱觀景連忙背起大娘就往外跑,兩人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了四五里路,等他們趕到衛生院時,朱觀景衣服全都汗濕了,公雞打鳴已是凌天明破曉。
從那以后,朱觀景對大娘的照顧更加上心,他夜里會起床巡視幾次,看看大娘是否需要上廁所、喝溫水,生怕她因為怕麻煩自己而發生意外。
這件事情給了朱觀景很大的觸動,他發現如果沒有一輛車,在接送大娘這方面很不方便。
于是,幾天后的一個早上,朱觀景就去市場買了輛電動三輪車。從那以后,朱觀景就用這輛三輪車拉著朱學秀往返于醫院、診所和家里。
冬去春來,四季更替,朱觀景和朱大娘一同騎著這輛三輪車不知走過了多少來回,每當老人家在后面看著前面朱觀景高大的身軀,她的心里即踏實又感動。
老人和病人需要豐富的營養攝入,為了讓大娘有一個好的胃口,朱觀景嘗試各種花樣給大娘做飯,他不僅學會了以谷物類為主的營養早餐,還學會攤煎餅、包水餃,幾乎在一瞬間就變身成了「美食家」。
謊言被戳破,父母找上門來
害怕朱大娘有心理負擔,朱觀景沒有告訴朱大娘自己辭職照顧她的實話,而是以善意的謊言來代替。
身體調養了一段時間后,朱大娘的氣色越來越好了。這一天,在自家院子里沐浴著和煦的陽光,看著滿院子的花花草草,朱大娘微笑著說道:
「觀景啊,我身體恢復得差不多了,你不用在這里照顧我了,回去工作吧!」
朱觀景略一停頓,回答道:
「大娘,我不走了!我現在是請假在家準備考研,想換一個更好的單位,正好在這里照顧你。」
朱學秀大娘信以為真,她也就沒再多想,認為這是上天對于自己晚年的福報。
朱大娘的家離朱觀景的老家只有幾十里的路程,時間一久,難免會有人在縣城看到朱觀景本人。
很快,針對朱觀景的謠言隨之而來,有人說他「犯錯被單位開除了」、也有人說他「在整天在外面瞎混」等等。
這些流言蜚語傳到了朱觀景父母的耳朵里,兩位老人打電話向他求證,朱觀景認為時機沒到,并沒有照實說出。
他安慰父母,那都是沒影的事,要相信你們的兒子不會犯錯,不會干丟人的事,于是朱觀景再次「騙」過了父母。
直到2005年秋季的一天,朱觀景的表妹上街遇到了表哥以前的老同學,這才發生我們文章開頭所敘述的那一幕: 朱觀景的父母知道被欺騙,帶著他的表妹親自找上門來。
眼看著父母親自登門,知道事情再也瞞不下去了,朱觀景一五一十告訴了父母事情的真相。
母親看著兒子辭職照顧朱大娘,心里十分心疼,同時也為他的前途感到擔憂,她對兒子說道:
「景兒,你是縣里有名的才子,有著美好的前程,我們還指望你成才呢!你太沖動了,我和你爸有些失望!」
母親憤懣的話語,隱忍而殘酷,這深深刺痛了朱觀景的心。
此時,朱大娘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忍不住心疼而嘆息:
「孩子,你原來一直是在騙大娘啊!你為了我放棄了工作,這值得嗎?」
面對父母的不理解,朱觀景沒有生氣,他耐心地向他們解釋道:
「我之所以考上名牌大學,離不開朱大娘對我的無私照顧和關愛。我還年輕,沒有了工作還有大把的機會去找,大娘對我有深恩厚德,她要是走了,我連報答的機會都沒有……」
兒子的話讓父母二人十分贊嘆,人活于世,最貴重的莫過于情感和品性,如此重情守義、知恩圖報,老兩口為兒子感到驕傲!
臨走之前,老兩口告訴兒子要好好照顧朱大娘,生活上有什麼困難就向家里開口,他們會不遺余力地去支持,幫助兒子報恩。
九年如一日奉養,深情超越血脈
2006年底的一天,朱觀景的一位老同學給他打電話,特意邀請他去工作。
那工作與自己的專業非常對口、收入可觀,朱觀景很是心動,但一想到孤苦無依的朱大娘,朱觀景就咬牙放棄了。
幾天之后,老同學又打電話給他,說自己知道他的難處,所以特意給朱學秀老人請了一位保姆,照顧她的飲食起居,讓朱觀景沒有后顧之憂。
老同學如此誠心對待,朱觀景經過一番思考后,決定前往。臨行前,朱觀景找到一位看上去非常可靠的保姆,委托她來照顧朱大娘。
可是在工作僅僅兩個月后,照顧朱大娘的保姆因為一些原因不辭而別,朱觀景牽掛著大娘的身體,再次毅然辭職,回到了大娘的身邊。
時光一晃便到了2010年,朱觀景辭職照顧朱大娘也已經整整9年了,在他的精心護理下,朱大娘的年齡雖然在增長,但身體一天好似一天。大娘的孫女琪琪已經上國中,能夠照顧奶奶的生活起居。
這9年以來,朱觀景也沒有閑著,他擠出空余時間學習,終于在2010年順利考上研究生。
入校三年讀完研究生后,朱觀景又順利考上當地法制辦的公務員。
雖然再一次有了令人艷羨的穩定工作,朱觀景還是擔心朱大娘日常生活無人照顧。
這一天,朱觀景閑暇之余回到了高中母校,夕陽下時,他默默地在操場上溜達,看著校園里的年輕學生,朱觀景忽然茅塞頓開:
「我可以再給老人找兩個借宿的學生,讓他們接著照顧朱大娘,這豈不是一舉兩得嘛!」
很快,在朱觀景的引薦下,兩名心地善良的男學生搬到了朱大娘家,朱觀景的心也徹底放了下來。
對于辭職義務照顧朱大娘遭到的誤解,以及失去的美好青春和讓人羨慕的工作,朱觀景從未感到后悔。他只是覺得自己作為一個兒子,有點愧對自己的親生父母。
朱大娘能遇到朱觀景是幸運的,而朱觀景能遇到朱大娘也同樣是幸運。他從朱大娘身上學到了很多吃苦耐勞的可貴質量,還因此打動了母校的一位年輕女士教師,兩人組成了幸福美滿的家庭。
如今的朱觀景經常利用空余時間去看望朱大娘,一如既往地為老人家盡孝,讓一個原本孤苦無依的老奶奶得以安享晚年!
結語
若是沒有高中時期的那一年借宿,這兩個沒有任何血緣關系、年齡相差巨大的人,也許一生都沒有任何交集!
一年來的真心對待,像疼愛自己的孫兒那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讓他一直銘記于心。
當老人年邁孤苦、無人照顧時,朱觀景能夠瞞著家人辭去工作,回鄉義務奉養朱大娘9年,這種超越血脈的可貴親情,的確讓人深受感動!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雙方的善良付出,使彼此都獲得了幸福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