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古以來,我們就有「孝」的觀念。只不過,這「孝」的標準到底是什麼,沒有人能夠給出準確的答案。
有些人覺得,孩子要想孝順父母,就得對父母好一點,言聽計從最好。
有些人覺得,兒女想要孝順父母,最好就是傳宗接代,不要讓家族的香火斷代。
有些人覺得,兒女想要孝順父母,還是早日結婚生子,了卻父母的心事就好。
......
對于孝順,其實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
但是,共同點還是存在的,那就是讓孩子結婚生子,為家庭的「血脈延續」著想。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傳宗接代,真的就代表對于父母的「孝順」嗎?
從傳統的觀念來看,的確如此。由于農業社會的地域環境比較封閉,所需要的耕作勞動力比較多,所以人們都以「傳宗接代」為孝順的根基。
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不同意把「孝順」與「傳宗接代」捆在一起。這,就是現代觀念對于陳舊思想的沖擊。
02
一位父親感慨,兒女選擇「不孝」,才是他們的出路。
在52歲那年,陳先生就催著28歲的兒子結婚。在他看來,我24歲就生下你了,而你28歲還單身,實在說不過去。
可他的孩子還是不為所動,甚至反駁他,說父母的觀念過分陳腐,一點都不體諒兒女的難處,以及不考慮兒女的未來。
對此,陳先生特別不解,你身為兒子,理應結婚生子,傳宗接代,那才對得起祖輩。哪怕當年自己那麼苦,還是跟妻子熬了過來,為什麼孩子不結婚生子呢?實在想不通。
于是乎,陳先生認為孩子不想承擔責任,特別不孝順。
一年后的某天晚上,兒子跟父親說了實話:「爸,不是我不結婚,而是我們根本結不起婚。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