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拆遷」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也是能讓許多人「一夜暴富」的好機會,而在這個時候,各個城市中卻出現了新的問題,那就是「釘子戶」現象。
「釘子戶」的產生,會影響當地的發展和形象,而產生這種問題的大部分原因,還是因為雙方就賠償問題沒有達成共識。
有個「釘子戶」被網友稱為「最牛釘子戶」,居然住在馬路中間,這是怎麼一回事?這戶人家究竟有何苦衷?現狀又是如何?
今天要說的這個釘子戶,就住在高鐵站前的大道上。
住在馬路上是什麼體驗?溫嶺這戶「釘子戶」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每時每刻都要忍受來自車輛的噪音和尾氣污染,還有漫天飄散的灰塵,生活狀態別提有多痛苦了,既然如此,他們為何始終不愿搬遷呢?
據悉,在2011年,當地高鐵站投入使用之后,鐵路局又開始修建火車站前的大道,將當地的37戶人家劃入了拆遷范圍。
在一開始的規劃中,開發商給予這些居民的補償為,按照建筑面積來算,每平方公尺補償1200元,裝修補助另算。拆遷通知下來后,當地的36戶居民都簽訂了協議,完成了搬遷,只剩下了羅先生一家。
「最牛釘子戶」有多豪橫?住在馬路中間,車輛都得繞著他們開。
據悉,羅先生這幢小樓建于2001年,光是建成加上裝修,就花了250多萬,而開發商給出的補償款卻只有120萬元,和羅先生的心理預期相差甚遠。
并且,羅先生一家都是普通農民,靠養鴨子為生,如果房子拆了,一家人的生計來源就成了問題,因此,羅先生才選擇當了「釘子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