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無大小,貴在肯為。行善不求名,善行也不分大小。所謂的善良,有時候並不需要大張旗鼓,細微之處也可以見到人性溫暖的一面。真正瞭解「為善最樂」的人,心中掛念的並不是名利。抱著一顆功利的心去做善事,內心的計較遠大於收穫的快樂。為善而不求人知,默默增長的是你的福報和德行。
否則,行善反而成了牽絆煩累的事了。
屏東有一位愛心阿嬤林英美14年來默默行善,無論颳風下雨,她每日都免費提供便當給弱勢群眾。從起初的每日2、3份餐到現在有近百人排隊領餐,林英美不僅1天要準備2百多個便當,還會拜訪關懷弱勢家庭、獨居老人。為此,林英美賣光房產,也曾過勞昏倒送醫,但她從未想過放棄。
而做善事的初心是她曾祈求上天,盼望能以行善,讓生病的丈夫恢復健康。
林英美回憶起當年丈夫發病時,醫生告知她先生僅剩幾個月的壽命,頓時家中經濟支柱及照護先生的重擔全落在她一人肩上。
林英美辭去工作,日夜守護在丈夫身旁,每月2、30萬的龐大醫療費更是讓她身心俱疲。她坦言那段日子是「生不如死」,而艱辛的生活使她再也撐不住。林英美邊擦眼淚邊說著曾嘗試輕生,但或許是上天另有安排,才得以撿回一命,開啟「行善」的漫長之路。
「你要多行善,這樣家裡才會平安,先生就會病好。
」因緣際會下,林英美遇到一位師父對她說這段話,半信半疑的她開始行善[做☆愛]心。起初每天2、3個便當送給附近公園的街友,持續幾年後,眼看丈夫身體狀況在治療下逐漸好轉,林英美便許下宏願,希望能以持續行善,延續先生的壽命,直到現在每天有近百人依靠她的暖心便當度日,丈夫也每日陪在林英美的身旁。
「曾經協會的前庭是空的,下雨時都淋著雨煮菜...」個性不服輸的林英美在關懷弱勢的路上,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艱辛。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