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眾看到這部紀錄片時,我已經遠離人世了。」
2016年2月,英國廣播公司播出了一部震撼人心的紀錄片《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擇》。
紀錄片的主角西蒙因為得了絕癥,最多還有兩年的壽命。為了給自己一個體面的方式告別家人,他選擇了安樂死。
這部紀錄片真實而殘忍地向世人揭開了安樂死的面紗,又一次引發了一場關乎倫理、社會和人權的討論。
2015年,紀錄片剛剛開始拍攝時,西蒙58歲。在平均壽命超過81歲的英國,這并不算什麼高齡。
西蒙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為了自己和家人奮斗了大半輩子,擁有足夠支撐一家人幸福生活的財產。
妻子黛比和他相守幾十年,膝下已經有了好幾個孫子和孫女,兒女們也都事業有成,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
像西蒙這個年紀,就應該含飴弄孫,頤養天年,好好享受人生才是。可一次體檢卻讓他的生活再也沒了盼頭。
西蒙永遠記得那天醫生對他說的話:「很遺憾,是運動神經元病,這是最壞的消息。這是一類絕癥,患者會逐漸失去一切運動能力,直至死亡,漸凍癥就是其中之一。
」
霍金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這下子西蒙終于聽懂了,可還不如聽不懂。他一時難以接受:為什麼自己會得絕癥呢?是不是哪里搞錯了?
他問醫生自己還剩多少時間,醫生的話一句一句就像針一樣扎穿了他的心臟:「我們會盡最大努力,樂觀看的話應該還有兩年。」
兩年,這個數字既遙遠又短暫。也就是說,西蒙剩下的日子能做的就只有等待死亡。
在醫生下達死亡通知書后,西蒙的身體逐漸垮了下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