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表面現象和初始階段,只有到了最後,才能看到事情的結局。
當事人自述:
上周,我變賣掉千萬資產,退出了製造業,近期打算回農村發展。今天,我來說說自己的故事。
我大專學的是模具製造專業,畢業後,我順理成章來到昆山一家機械公司工作,做了一名技術員,負責程式設計和畫圖,為了多掌握一些技能,我平時也經常去一線,進行實際的操作,也學了不少東西,像加工中心和線切割之類的,都是在業餘時間裡學會的。
幹了三年半時間,工資每月依然還停留在五六千元(約新臺幣2萬1到2萬6千多元),我知道這樣下去,我的人生的沒有未來的。
於是,我在工作中,努力尋找自己人生的突破口。
在2013年6月,機遇終於向我伸出了手。一天,一名和我比較熟悉的供應商對我說,像你這樣對模具瞭若指掌的人,自己花些錢買些二手設備,租幾間民房,一年賺個二三十萬(約新臺幣80萬至1百多萬)易如反掌。
一席話驚醒夢中人。我趕緊要了那個供應商的電話,經過交流得知,他說可以給我提供訂單,有了這個定心丸,我在當年的四月一日辭職,辦理好工作交接後離開。
進入這個行業,比我想象中要容易得多,我和妻子把積攢的錢,買了三台設備,那個供應商的訂單也比較充足的,最開始,為了確保交貨的時間,我們夫妻夜以繼日,常常加班到很晚,辛苦的付出也換來豐厚的回報,一年下來,我們夫妻賺了50多萬(約新臺幣210萬)。
但短暫的欣喜,迅速被現實的壓力所取代,由於機械行業的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再加上對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因此,產品對加工設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如果你墨守成規,結局肯定是被同行無情的淘汰出局。
這些年,規模不斷擴大,員工由我夫妻二人,到後來的三十多人,一路下來,我們從最初的五六萬的設備(約新臺幣20幾萬元)換到三四十萬(約新臺幣1百多萬元),到最後換到一百多萬(約新臺幣4百多萬元),如今,我所有的設備加起來,應該都超過1200萬元人民幣(約新臺幣5千多萬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