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在一線城市奮鬥的小夥伴們,應該對許多當地土著的生活有所瞭解。僅僅依靠收租子還有合理理財報酬就可以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而他們的好日子大多來自于城市開發的拆遷報酬。由於現用的城區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城市發展需求。所以不少城市都處於不斷擴建舊城區,開發新城區的過程中。
國家和開發商只能高價收購原住民們的私有土地。
土地開發就像是一塊肥美的蛋糕,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自然也衍生出了不少醃臢的事情。前些年經常上頭條的暴力拆遷則是一些黑心開發商的縮影。然而,在這場土地和利益的博弈之中,蠻不講理的不一定是開發商,有時候也有一些業主為了獲得更高的報酬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你知道這些死守「陣地」的釘子戶結局如何嗎?其實大多數都比較悲催,圖中是一棟被砂石幾近包圍的釘子樓,這裡要建火車站擴建,其他居民都滿意的搬走了,這戶人家仿佛生活在沙漠中。
曾經有人開玩笑,如果家裡的老房子不理想又愁找對象,最簡單的辦法是在老房子上面用紅油漆寫上一個大大的「拆」字,說不定就會有姑娘找上門來。
大多數人對於搬遷補償都是能談妥的,做釘子戶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個人預期和實際有差異。圖為一棟三層小樓,左右兩邊的人家都高高興興的搬到了新的居住地點。但是這釘子戶人家依舊堅守,樓房的兩邊都被拆了,破敗的小樓孤零零的。
朋友家鄉發生過這麼一件真事。城中村改造,有戶人家的舊房子剛好在路邊,占地150多個平方,這裡準備新建商品房和購物廣場。一對老兩口有兩兒1女,談房子拆遷的時候,對方準備給老人還5套房子。當時不少人都羡慕嫉妒恨啊,可是老頭倔強,非要在5套房子的基礎上另外增加3間路邊的店面。
兒女各一間,後來沒談妥,鄰居們住新房,老人的舊房子至今在那破敗不堪。圖為一戶釘子戶人家,一家6口堅持守陣地,堅守了數年。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