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快訊
韋伯望遠鏡發現了三顆「暗物質恒星」?將幫我們理解困擾人類幾十年的暗物質問題
2024/04/29

隨著天文學的發展,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日益深入,一些迄今為止未解的謎題也逐漸得到了揭露。近期,韋伯望遠鏡在宇宙的邊緣可能拍到了三個未知的暗物質恒星,這一大發現勢必為解決人類幾十年來困擾的暗物質問題提供新的視角與幫助。

去年四月份,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到了韋伯望遠鏡拍攝到的四個天體,其發光亮度是太陽的數十億倍,質量跟一個星系差不多。最令科學家震驚的是,這些天體距離地球300多億光年,幾乎位于可觀測宇宙的邊緣。按照它們的位置和亮度判斷,它們應該是宇宙形成的第一批星系。然而,根據當今宇宙學的模擬,這麼短的時間里不可能存在如此成熟的星系。

以科學探究的精神,人們對這些天體進行了深入的研究。2023年7月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論文指出,這四個天體中的三個可能是一種全新類型的恒星,被稱為暗物質恒星。與常規恒星不同的是,這些恒星內部的發光發射過程主要由暗物質驅動。研究暗物質在恒星形成過程中作用的凱瑟琳弗里斯認為,韋伯拍到的天體可能正是暗星的候選者。

既然涉及到暗物質,我們不禁要問,暗物質和恒星究竟有什麼聯系?暗物質是如何形成恒星的?據現有的科學理論,暗物質不是由原子構成的,而是一種神秘的存在,其物理屬性和正常物質截然不同。暗物質粒子之間沒有強烈的電磁相互作用和強相互作用力,因此它們不易互相反彈碰撞。這種性質使得暗物質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不會輕易坍縮,形成了一種蓬松的結構,像棉花糖一樣包裹著星系,形成了巨大的暗物質暈。

為了形成暗星,暗物質粒子需要滿足三種性質:首先,暗物質的相互作用力需要極其微弱,以至于只有在距離超近時才能感受到彼此的作用力;其次,暗物質粒子應該是自己的反粒子,當它們足夠靠近時,會發生自我湮滅,并釋放出能量;第三,暗物質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強度需要恰到好處,以保證暗物質云在坍縮的過程中只能發生在極端條件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讓科學家不安的雙縫干涉實驗,究竟是什麼?
2024/05/06
夏娃理論遭質疑,中國發現的化石說明了一切,人類的祖先是誰?
2024/05/06
公元1110年5月5日,月亮在天上離奇消失,900年后科學家還原真相
2024/05/06
這是真實拍攝的火星表面,好奇號在這里發現了很多奇怪的物體
2024/05/06
成也太陽敗也太陽,太陽留給人類的時間,只剩下10億年了?
2024/05/06
24億年前,一場持續了3億年的嚴寒,地球被凍成了一個大雪球
2024/05/06
科學家預言2779年,人類可能會消失,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2024/05/06
天文學家彭羅斯:人類的死亡只是宇宙幻想,生命是不會終結的
2024/05/06
如果真的有龍,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龍的飛行原理是什麼?
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