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商家為了取得更多的利益,不惜犧牲消費者的權益,編造一些理由,給顧客挖坑。而顧客多半是不懂得這些行業規則和內幕的,片面聽信的後果,就是掉進對方早已佈置好的陷阱,遭受重大的財產損失。
「我沒有武漢購房資格,但是我交了910萬(約3600萬新臺幣)房款,現在退錢成了問題,我當時簽了解除協議之前,之前告知我沒有購房資格,說之後會給我想辦法。
」武漢的胡女士看上一套價值1360萬元(約5000萬新臺幣)的商品房,被告知不能購房之後,之前所交的房款卻沒有她想象中那麼簡單能給退回來。
2020年11月底,胡女士在萬達某售樓處看中一套各個方面都符合自己要求的商品房,售樓處的銷售人員建議她最好是在半年的時間內把房款結清,必須是全款。
但是因為胡女士當時並沒有在武漢購買房產的資格,銷售人員表示等到當地相關政策相對于寬鬆一些以後,購房名額也會更加容易解決。
交了5萬元(約20萬新臺幣)的定金之後,胡女士就陸陸續續地繳納房款共910萬元直到2021年2月。
後來資金出現問題,胡女士希望能與售樓處的工作人員協商,先交100萬(約400萬新臺幣),剩下的每個月再付,但是卻被對方拒絕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