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發生8級地震。
天崩地裂間,數萬高樓化為廢墟,8萬多人或遇難,或失蹤。
舉國上下,無不哀痛。
與此同時,一個個舍己為人的犧牲故事涌現了出來,看得讓人感動無比,淚流滿面。
然而有一件事,像根刺一樣扎在很多人的心中,多年后依然揮之不去。
一位名叫范美忠的老師,在課堂上意識到地震發生時,完全不顧班里同學安危,第一個沖出了教室。
「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哪怕是我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譴責我的人才是不道德!」
一石激起千層浪。
此事發酵后,他受到各大媒體抨擊和網友謾罵。
網友紛紛表示:叫什麼范美忠,沒有半點師德,干脆改名叫范跑跑算了!
如今14年過去了,范美忠跑丟了什麼?
他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1
1972年,范美忠出生在四川的一個貧困家庭。
父親是個賭徒,還時常酗酒家暴。
瘦弱的母親撐起家庭重擔,一個人辛辛苦苦把幾個孩子拉扯大。
7歲那年,父親賭輸了又開始家暴母親,迫于父親的權威,家中無人敢發出聲音。
家中6個孩子,只有年紀最小的范美忠敢站出來理論。
結果可想而知,年紀小小的他壓根就不是父親的對手,挨了一頓好打。
范美忠的童年是在父親的鐵拳下度過的。沒有體會到父愛和溫情,這直接影響到了他未來的性格。
頂著巨大壓力,范美忠開始奮勇讀書。
或許是天資聰穎,即便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家庭環境,他也做到了學校年級第一。
1992年,他以最優異的成績考入北大歷史系。
在所有人眼里,考入北大就意味著擁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但范美忠對此卻毫不在意,他只是覺得自己解脫了。
「不再被壓制,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是自由的。」
那一年,北大新生要在石家莊接受一整年軍訓,這讓范美忠覺得自己是從一個地獄跳進了另一個地獄。
為了確保學生第二天有充足的體力,學校禁止學生帶撲克牌、隨身聽等物品。
范美忠心生反骨,越是禁止什麼,他就越是要干什麼。
「這東西我軍訓前沒聽過,軍訓后也沒有聽過,但是當時禁止我們聽,那我就偏偏要天天聽。」
更令他感到崩潰的,是接下來的校園生活。
見識沒有辦法跟大城市考進來的同學相比就算了,就連校門口賣盜版光盤的都比他見多識廣。
這讓范美忠從小建立的世界觀頃刻崩塌,并覺得自己就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從此愈發憤世嫉俗。
他開始不認真對待學業了,試圖以一己之力對抗學校的各種規則,還從來不覺得自己做錯了。
畢業后,他寫出一篇流傳甚廣的文章——《評北大歷史系諸君》。
他將各大老師罵了個遍,還稱老師們上的課毫無新意可言,就跟催眠曲一樣。
這篇文章,表面看是在批判北大老師,實際上是他當時對個人命運的強烈不滿。
大學四年只顧著跟人辯論,成績不佳,出來找工作又四處碰壁,這讓范美忠愈發覺得世道不公。
最后,他不得不回到四川當中學老師。
8年時間,他換了7家學校,有4次是被學校開除的。
這是因為他總是在課上高談闊論說中國教育有問題,還說中國的文科老師多數都是白癡。
有學生無法忍受,直接舉報到了校長那里。
2005年,他來到都江堰光亞學校教學,也就是改變命運軌跡的地方。
2
都江堰光亞是一所私立學校,這里環境優美,教學理念靈活。
范美忠在這里一待就是3年,就在他以為自己會一直在這里安穩教書的時候,天災降臨。
2008年5月12號,范美忠像往常一樣在教室跟同學們上課。
課講到一半,課桌突然晃動了一下。
四川經常發生小地震,起初范美忠沒有當回事,安撫學生們不用輕舉妄動。
話未說完,地動山搖。
范美忠瞬間反應過來,這次不一樣,是大地震!
意識到這點后,他一句多余的話都沒有多說,拔腿就跑。
他是全校第一個沖到操場的人。
隨著其他老師帶著本班學生陸陸續續來到操場,范美忠這才冷靜了下來,跟著別的老師組織疏散工作,維持秩序。
但他的這一行為讓班里很多學生感到心寒。
「上一秒還在告訴我們不要緊張,下一秒就一個人跑了,我當時都沒有反應過來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他老師也是頗有微詞,不過沒有明面上說出來。
范美忠覺得這些老師多少是沾了點虛偽的。
10天后,范美忠在天涯社區發表了一篇名叫《那一刻地動山搖》的文章,把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
「我是一個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卻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犧牲自我的人。
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為了我的女兒我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的。
因為我抱不動母親,我也抱不動十七八歲的孩子,跟他們一起死沒有意義。」
文章最后,他表示這或許是自我開脫,但他沒有絲毫的道德負疚感。
「我有幫忙維持秩序,不是無用之人。」
這番看似有理有據地說辭,瞬間引爆輿論。
這次不但是網友憤懣,就連各大作家和媒體也坐不住了,紛紛下場。
北岸在鳳凰博客上發表文章表示: 「范美忠可恥并不在于地震時他的臨陣脫逃,而是在于他逃生后還要對自己的懦夫行為大肆「宣揚」。」
鳳凰網也發表評論: 「稱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一個人的思想再活躍,再前衛,可如果連一點點起碼的師德都沒有,連一絲人情味都沒有了,那也只能是一個虛偽的思想家。」
作家陸天明用詞更加犀利: 范美忠就該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那麼,范美忠是怎麼回復的呢?
不得不說,他擁有一顆無比強大的心臟。
這一刻,他感覺自己像是回到了國中時期。
每次放學回家就會遭到父親的毒打,為了反擊回去,他時常對著墻狂打。
等到拳頭越練越硬,察覺不到痛感后,他便不滿足于錘家里的墻了,整日提著一根棍子到處溜達,等著別人與他干架。
面對千夫所指,范美忠第一感覺不是害怕,而是堅持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攤到明面上給大家看。
「就算是再來一次,我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先人后己是一種犧牲,而不是美德,我沒有錯。」
3
2008年6月初,市教育局要求光亞學校吊銷范美忠的教師資格證。
有意思的是,范美忠從未獲得該證,自然無從吊起。
迫于社會各界壓力,校方決定「無限期推遲」范美忠任教上崗時間。
實際上,校長認為范美忠并未違反學校任何規程,還讓他繼續任教。
每當教育局前來檢查,校長便刻意安排范美忠在操場打球,以證明他沒有在講課。
不過,范美忠打算起訴教育局。
起訴原因是教育局在中央電視台做節目時公開說:「我們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許無恥。」
他覺得這侵犯了他的再就業權。
校長對外放出假消息,稱范美忠已經被辭退了,然后又對要起訴教育的范美忠說:
「你先回家休息,暑假結束就回來。奧運會一開,大家什麼都忘記了。」
正如校長所言,道德審判過后,看客紛紛離場。
這讓范美忠又對人性以及自己有了新的認知。
他說:我以前一直覺得,我已經把人性看得過于陰暗、丑陋和虛偽,但通過這件事,我覺得自己以前對人性的估計還是過高了。
他覺得自己對人性之惡的洞察已經達到了魯迅的水準。
不,他覺得魯迅都比不上他,因為魯迅只提出問題,卻從來不給出答案。
后來,起訴教育局的事情卻是沒了下文。
如今,14年過去了。
據他所說,又輾轉幾個學校后,他拒絕了十多家學校的聘書,也拒絕了富豪家教的邀請,下海經商做了教育培訓。
他為自己打的招牌非常響亮:
「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長期任職于基礎教育領域,對中學文科教育有獨到的見解和研究,號稱「中國第一文科教師」。」
通過教培,他的收入也迅速高了起來。
有了原始積累后,他租用了成都郊區的一座廟,想要跟理念相同的朋友一起,跟公立教育劃清界限,做他們的自我教育。
范美忠一家,原本蝸居的兩室一廳,也換成了四室兩廳的新房,倆孩子和岳母,都有了房間住。
4
寫到這里,范美忠的故事也就告一段落了。
然而,留給我們的思考卻遠未結束。
可能大家腦子里都會冒出這樣一個問題,范美忠到底該不該罵,不做英雄難道就錯了嗎?
在這里引用當年教育局對范美忠說過的話:
「我們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許無恥。」
十分認同。
值得注意的是,從頭到尾都沒有人批評范美忠不顧學生,獨自逃跑,大家批評的是他逃生后,把自己的懦夫行為當成了一種美德,并且大肆宣揚。
這是完完全全的兩碼事。
沒有逃跑是英雄,跑了的是普通人。
求生是人的本能,貪生怕死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所以,他在危難之際,舍棄自己的學生,甚至可能是自己的母親,是他的個人選擇。
但是在做了這樣的事情后,還給自己戴高帽子,感嘆人性的丑陋和幽暗,并覺得自己就是當代魯迅,才是真正的讓人憤恨。
大眾指責范美忠,從來就不是因為他貪生怕死,而是他逃跑后的言論,而是他試圖以一己之力挑戰社會道德底線。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但從范美忠的身上,讓人看不出有什麼可傳的道,只能說,他不適合當一位老師。
你可以不高尚,但不能反咬那些高尚的老師都是虛偽的人。
也許,我們的教育是存在著弊端,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我相信它會變得越來越好。
當然,你也可以覺得我們這個社會無藥可救,但是請不要給那些正在治病救人的人潑冷水。
在人類所有的美德中,勇敢是最稀缺的。
為眾人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 ;
為自由開道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荊棘。
我們這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社會,都需要勇敢的人,命運永遠偏向勇敢者。
下方是網友觀點:
屏幕前的你又是怎麼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