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過年給壓歲錢的習俗,可是全國統一的。過年的時候孩子們到長輩家里拜年,給予長輩新年祝福。
而長輩在收到孩子的拜年之后,都是要給孩子們壓歲錢的,以此來表達長輩對晚輩的新年祝福。
不過,壓歲錢經過不斷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它不僅僅是長輩對孩子的一種祝福,也代表著兩家人之間的一種你來我往、禮尚往來,是維系兩家關系的一個組成因素。
而禮尚往來講究一個「平衡」,但有時候不同的家庭孩子的數量是不同的,這就可能會出現一些「臨時情況」,要是應對不及,很可能會影響自己的好心情。
「大姑姐給兒子500壓歲錢,可她家3個孩子」
以往過年的時候,小梅總是給大姑姐家的3個孩子,每人100元的壓歲錢,而大姑姐也是每次都會給小梅的孩子100元壓歲錢,雖說小梅「虧了」200元,但是小梅也沒計較什麼,畢竟都是自家人,并且多出200元也沒啥,孩子那麼可愛,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可比200塊錢好多的。
但是,在今年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兩家人碰面之后,大姑姐直接喜盈盈的給了小梅家孩子500元的壓歲錢
,這讓小梅頓時停下了準備照舊掏出三張100元壓歲錢的手,而大姑姐在給了孩子壓歲錢之后,也就走開了。小梅就轉頭問孩子爸:「大姑姐給兒子500壓歲錢,可她家3個孩子,咋辦?」
孩子爸想了想:「要不也給孩子們每人500元吧,畢竟孩子之間講究個平等,要是孩子們知道壓歲錢不一樣,還不鬧騰?」頓了頓,孩子爸又補充道:「況且也不算太多。
」
小梅想了想,覺得不能這樣,一年還好,自己虧1000元就虧了,但是要知道,要是每年都來這麼一出,自己可就虧大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