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邦素有「台灣民歌王」之稱。活躍于80年代。在1989年的中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
演唱《外婆的澎湖灣》和《跟著感覺走》而紅透大江南北。
其後激流勇退,在1993年退出歌壇,到美國開啟成衣生意,
娶了洛杉磯加大學生王志翔(後成台灣電視節目主持人)。
2002年正式宣佈復出,並發行《爸爸的草鞋專輯》。潘安邦迄今為止共發行專輯60餘張。
2008年1月曾傳出潘安邦罹患心臟主動脈剝離癥到新加坡就醫的消息。
以《外婆的澎湖灣 》一曲成名的歌手潘安邦,
在2013年2月3日傳出因腎臟癌病發而逝世的消息,享年52歲。
潘安邦的遺體正在長庚醫院。與他認識二、三十年的音樂老師韓賢光晚間證實,
潘安邦3日一早8點57分因腎臟衰竭不幸辭世,臨走前親友家屬全陪在身旁。
1979出道,常在台灣校園內演唱成名曲《外婆的澎湖灣》有「民歌王子」美譽。
他演唱的《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唱進了許多孤獨的人心裡,讓他們遍生鄉愁。
他的人生,看似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卻也有過病癥的困擾。
在書香門第度過少年歲月,等潘安邦從少年初長成,已經是如玉翩翩公子的模樣,
沒有過多波折,潘安邦就被唱片公司簽下,成為一名歌手。
在一個夏天的午後,潘安邦跟詞曲創作人葉佳修相談甚歡,言談間穿越時光隧道,
情不自禁想起了過往的舊事,眼前繚繞出熟悉的場景——久別的澎湖灣,
燦爛得斑駁的夕陽,農田間敞亮的吆喝聲,老人跟他聊著天,帶他去看海。
葉佳修聽著他描述這些場景的時候,眼前就不由浮現出那一幕畫面,
他完全無法錯過如此瑰麗的靈感!
于是乎,他把這美麗的回憶加入進自己的工作裡,創作出一首詞曲。
本來不過是一個普通海邊老區的澎湖灣,因為這首歌成為了一個知名旅遊景點,
遊客如織,非常熱鬧,來到這裡的遊客,仿佛能看到當年恬然的風光,
溫柔的童年回憶,清晰地記起那一句句感人的歌詞,鄉愁開始在心裡綿延。
潘安邦不是一個視野狹窄的人,他喜歡遊歷在廣袤的天地,盡情揮灑自己的才華。
也正因此,離開故鄉來到大陸以後,他不但到春晚唱了自己的成名曲,
還遷移輾轉八個城市開演唱會,後來,他還到國外多個城市遊歷、演唱。
王志翔是潘安邦在洛杉磯演出時認識的女孩,年輕的她嬌豔得如同剛開的花朵。
她的美麗吸引到了潘安邦,同樣的,王志翔也對潘安邦的才華一見傾心。
沒有哪段感情是絕對完美無缺的,王志翔和潘安邦之間的缺憾,在于他們之間學歷不對等,
這就造成了外人對他們感情的某種偏見,有許多人認為碩士研究生與中學畢業生的結合,
是不會太長久的,但他們打破了這種偏見,一直都非常恩愛,夫妻共同經營產業,養育兒子。
2001年的時候,潘安邦因為重癥入院,讓他活成了一個「玻璃人」——
全身無法動彈,不能接受情緒刺激,按照醫生的要求小心翼翼的活著。
王志翔被通知丈夫生病的事情後,沒有什麼猶豫,放下工作就來到醫院,
從此就一心一意的照顧自己的丈夫。
但是在續命十二年後,潘安邦的疾病還是帶走了他,家庭裡永久空缺出了他的位置。
這個時候的他其實年紀才剛過半百,讓人無法相信他的離開。
王志翔一時無法忘掉失去愛人的刺痛,仿佛陷入了永不復明的夜晚,只能在曾經的記憶裡長久佇立。
在潘安邦的葬禮上,王志翔從靜默轉為嚎哭,她緊緊擁著兒子,像是要從中汲取安慰,鼻翼通紅,難以呼吸。
這首歌總能勾起大家對故土和家園的追思,讓人靜靜沉浸在歌曲裡,仿佛曾經的一切都沒有改變。
也正因此,它獲獎無數,還被收在音樂小學教科書中,
潘安邦的婆婆聽到這首歌,也在電話那頭啜泣,懷念在淚水中稀釋。
因為潘安邦一生最懷念澎湖灣,人生的光影明滅間,他還是願意選擇澎湖灣作為自己最後的歸宿,
于是乎,王志翔就遵循他的願望,在澎湖故居,在法師的祝禱聲中,將他的骨灰向著海水裡散去。
現在想來,人的一生幸福與否,不能一概而論,幸福是個難以量化的虛名。
很多時候不開心,往往是我們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而從自我小世界中跳出來,
重新對事情做出新解,發現另一方面的美好,這樣才能使我們擁有更多的能量、
更好的心情,把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幸福。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