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釘子戶」:霸占主干道8年,只為索要「天價賠款」,現結局如何

釘子戶,顧名思義就是指像釘子一樣釘在原地拔都拔不動的住戶或單位。

通常用來指原處于交通要道必經之路、必要開發區或被征用土地因賠償或置換而出現爭議,拒絕配合某項工作而成為障礙的單位或個人。

這些釘子戶有的是被迫產生的,比如非法拆遷、合理要求未被滿足等,有的是因為惡意索取過高的賠償或者提出難以接受的要求而故意采取的不正當方法。

釘子戶問題是社會高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因經濟發展或者城市過度快速擴張而產生的畸形問題,這其中包括個人、社會和國家三方面的原因。

這個詞語,自上世紀末開始出現到現在也差不多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了,「釘子戶」這個詞帶有嚴重的貶義色彩,一旦戴上「釘子戶」這個帽子,就會給人留下刻板印象。

也可能會被媒體大肆渲染,最終導致人財兩空。但是即使是這樣,也會有人為了這其中的暴利而選擇去與政府或者拆遷單位作對。

北京的張長福一家,就是典型的代表。

貪婪是最大的始作俑者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全方位發展,我國社會進入高質量、高速發展階段。

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不斷向農村擴張,而原本的基礎設施已經跟不上如此快的發展速度,因此像交通、電信等基礎設施就要隨著城市的擴張和發展而不斷優化。

這其中就會涉及大量政府征收、原有建筑設施的拆遷等問題,「釘子戶」也隨之產生,成為我國各個城市發展過程中最常見的城市問題之一。

而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面積飛速擴張,不僅僅是市區,就連北京的郊區甚至是河北地域的一些農村,也開始進行拆遷或者進行各種設施改造工作。

對于當時我國農村或者一些普通老百姓來說,不論是當時的工資水平還是消費能力都比較低,因此對于當時的張長福而言,拆遷就意味著天上掉餡餅,而這個餡餅是一定要大口吃掉的。

拆遷意味著什麼,沒有人不知道,尤其是對于當時的北京來說,一方面是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而導致的城市擴張的需求。

另一方面是北京奧運會的腳步越來越近,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城市的美化規劃也逐步提上日程 ,張長福知道這不僅可以使其獲得一筆不菲的補償款。

幾乎每一個北京人,當然對于全國來說也不僅僅是北京人應該是每一個人,包括現在的我都期盼著有一天,拆遷的消息能降臨到自己的身上。

終于,在2003年,張長福所在的尚家樓村,就有幸迎來了這個好消息。

當時,北京政府將該村納入了新一期城市發展規劃,為了防止在拆遷和征收過程中發生意外,不影響北京奧運會相關設施的建設。

北京政府聯合相關的開發商大幅度提高了相關的拆遷補償標準,當然在政府公布規劃范圍之后。

相關工作人員也對該村的幾百戶村民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并對各家的房屋等合法的建筑面積做了相關的財產價值評估。

當然,作為該村的村民張長福也拿到了屬于自己的一張房屋評估表,張長福對于房子的評估價格并沒有意見。

因為根據當時的評估表顯示,開發商給出的報價是低于市場價將近一半的價格計算的,這個價格也是十分合理的,因為當時附近的新建商品房小區也僅售價8000元/平。

不僅如此,只要同意拆遷,還能以半價的價格購買一套安置房。但是有一點成為了整個事件的引線,那就是張長福所住房的房屋面積。

據張長福自己所說,自己的住房面積前前后后一共占地約四百平方公尺,但是當時的工作人員給出的價值評估是依靠其房本上所顯示的一百五十多平方。

這個數字與張長福的預期差距比較大,如果按照房本上所顯示的,張長福一家僅可以拿到八十三萬元的補償款,因此張長福非常不滿意。

在2003年的那個年代,萬元戶對于某些人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就算放到現在,又有多少家有83萬元的現金存款呢?

但張長福卻不這樣認為,他緊緊抓住自己的實際占地面積作為籌碼,不管是否為違建,想把拆遷作為跳板,滿足自己的貪婪心。

在得知這個情況后,相關的部門的領導迅速派專人去張長福家中進行協商,但是盡管負責拆遷的工作人員多次前來勸說,張長福仍然不愿意搬遷。

并且對工作人員揚言 ,「只要給我250萬現金,另外再給我一套三居室,我就搬,否則誰也別想拆」。

面對張長福的獅子大開口,開發商是絕對不能妥協的,因為這不是一個人的事,只要對張長福的不合理要求妥協了,可能就會出現十個、百個張長福,后續的工作就沒法開展。

開發商也沒有選擇對張長福的房屋進行強拆,而是向政府部門說明情況,但是由于張長福家的地理位置太過關鍵,位于主干道的正中心。

如果繞道的話可能會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而且對交通也會有影響,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張長福一家也是拒不松口,聲稱如果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是絕對不會簽字的。

雙方僵持不下,始終沒有談攏,在開發商與政府部門討論后,決定重新規劃該區域的設計圖。

終于又過了兩年,2005年尚家樓村整改項目開始動工,在一聲聲機器的轟隆聲中,除了張長福一家,其他所有村民的房屋全部被推動磨平,只剩了孤零零的一座房屋。

如果此時張長福認可賠償方案,主動找到開發商協商,事情還會出現轉機,但是張長福并沒有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又過了一年,張長福才發現他家的位置已經不在相關的規劃設計中了,現在即使他想搬,也不知道該找誰協商拆遷一事了。張長富一家也正式成了駐扎在馬路中央的「釘子戶」。

三年的堅守最后卻一無所有,不僅沒有巨額賠償、沒有大房子,甚至自己家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差。

從2005年開始到2007年那條道路竣工,就沒有人再管過他們了,張長福一家好像被北京遺棄了。

于是,張長福也坐不住了,開始主動向市政府詢問開發商對他們家給出的解決辦法,但因為他們的貪婪,開發商的工作人員因為他家的事也吃盡了苦頭。

只給敷衍回應,直到道路完全竣工,也沒有給他們回復。

貪心不足蛇吞象

隨著道路施工的結束,張長福家的房屋徹底被道路所包圍,就像一顆釘子被深深地扎在了這里,成了徹徹底底的釘子戶,而張長福一家的選擇最終也讓其自食惡果。

由于緊靠道路主干道,沒日沒夜、沒完沒了的噪音成為影響其生活的最大困擾,同時因為該地為交通主干道。

每天的車流量非常大,但是因為張長福一家的存在,導致過該路段經常造成大規模的堵車,明明只需要五分鐘的路程,在這里卻要花上十幾倍的時間。

開過車的人都應該知道,長時間地堵車會讓人心情煩悶并不自覺地按喇叭。醒了,喇叭響,睡了,喇叭還響。

來來往往的車流好像在提醒張長福一家當時的選擇是否正確,張長福的老婆也開始慢慢埋怨自己的老公,嫌他太貪心,最終獲得了這個下場,夫妻倆整日在轟炸聲中爭吵。

除此之外,因為張長福一家被道路隔離,導致水、電、暖氣、燃煤的供應十分不便,甚至連電視信號都是一種奢望。

張長福家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原始時代,飲水只能用礦泉水或者出去用水桶,冬天保暖只能靠被窩,水瓶,夏天避暑只能靠蒲扇,一年四季每天都睡不安穩。

房子開始逐漸變得破舊不堪,冬天漏風,夏天漏雨,因為沒有綠化導致每天都會吸入大量的灰塵、尾氣,這讓夫妻倆的身體也開始變差,家里堆滿了雜物,成為了老鼠、蒼蠅、蟑螂的根據地。

最要命的是,夫妻倆為了防止出去工作的時候回來家就被強拆了,兩口子甚至把工作都辭了,專門在家守著這一畝三分地。

這讓本就破碎不堪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質量一落千丈,傢俱壞了不敢買新的,屋頂漏風漏雨不敢找維修人員只能自己修。

所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在同村搬出去的鄰居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的同時,張長福一家卻過起了勒緊褲腰帶的生活,不知道張長福有沒有后悔過自己的決定。

除此之外,張長福一家還要受到別人的議論、不滿、厭棄和接受異樣的眼光,因為張長福一家的地理位置本就非常好,人流量、車流量都非常大。

但正是因為他家釘在這,導致車難停、彎難拐、路難走,日久天長客流量也就變得越來越少,周圍的商戶生意慘淡。

一天也開不了幾次張,這引起了周圍商戶和居民的強烈不滿,投訴不斷。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的前夕。

組委會為了城市的市容市貌美化,不影響外國友人對北京的印象,決定將張長福家周圍用圍墻封堵起來。

我們可想而知,如果張長福按照當時的賠償方案拿到賠償款,購買安置房,然后用剩下的錢做點生意,現在的生活水平會怎麼樣。

可惜世界上沒有后悔藥,也沒有如果,不知道現在的張長福有沒有后悔過。

強制拔釘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張長福的事情也讓越來越多網友知道,很多網紅前去打卡、拍照,媒體也開始大量報道,漫天的輿論和整日的被圍觀也壓的張長福一家喘不上氣。

網民都批評張長福貪得無厭,自私自利影響城市的市容市貌,政府部門不斷接到各種投訴。

終于在2010年,朝陽區房管局向張長福發出了《房屋拆遷糾紛裁決書》,表示張長福如果不在15日內搬出,就要采取強制執行。

同時,張長福仍然可以按照2003年的補償標準拿到補償款和購買安置房,而張長福卻絲毫沒有在意政府的行政行為。

并告訴相關的工作人員只有按照北京現在的市場價格折算大約600為多萬他才會搬,這個要求顯然不會被答應。

就這樣僵持到了2011年的12月,朝陽區法院的工作人員多次勒令張長福搬空房子,但張長福依舊沒有理會,政府最終決定強制拔釘。

挖掘機、鏟車在警車的護航下,浩浩蕩蕩地駛向了張長福家的房子,在看到挖掘機和警車之后,張長福一下子心慌了。

他好像預感到了自己的結果,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也沒有做太多抵抗。

很快,在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在確保人員安全的情況下,只經過了兩個小時,伴隨著陣陣轟鳴聲,孤零零地佇立在此八年的「釘子」終于被拔掉了,張長福也在拆遷協議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時至今日,雖然我國一直在進行相關工作的普法宣傳工作,在征收或者拆遷之前工作人員都會一次又一次地深入百姓家中去解釋、說明相關的政策,以換得支持和理解。

但是被征收人依法維權的意識還是相當匱乏和不足,土地征收實施程序也存在很多難點和困點。

委托征收單位為了在期限內完成任務仍然存在暴力、強制征收的行為,「釘子戶」問題依然顯著,相信在座的各位身邊應該也經常發生過這種事。

對于「釘子戶」,這種行為,我們很難評價,因為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同,有的「釘子戶」可能確實是因為開發商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當然也不乏像張長福這類故意而為之的。

我們也應該分為兩部分去看,一部分對于自己的合理要求,我們必須去維護,面對國家的征收需要,作為一個公民,我們應該在自己沒有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情況下支持國家的工作。

而如果是某些開發商不合理的拆遷要求或不正當的補償標準程序,我們也要捍衛屬于自己的利益。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