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靠「撿破爛」為生,無意發現「巨大商機」,如今1年凈賺「7個億」:有想法
有這樣一位小伙,原本靠撿垃圾謀生,但偶然間發現了酒瓶里的商機后就走上了人生巔峰,如今1年就能夠大賺7個億。
這位小伙是何許人也?他發現的商機究竟是什麼?他又是如何成為億萬富翁的呢?
張京寶,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娃,1975年出生于山東臨沂費縣翟家村一個貧苦家庭。
他的父母身體不好,常年吃藥,兩個弟弟妹妹也是殘障人, 一家5口中只有他這一個勞動力。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別的孩子還在高中讀書學習時,16歲的張京寶已經擔起了養家糊口的重擔。
張京寶選擇靠撿垃圾謀生。
盡管張京寶吃苦耐勞,但撿垃圾、收廢品賺來的錢也只能勉強能夠維持一家人的日常開銷。
那個時候的他不會想到,幾年后他會遇見人生中的第一位貴人,此人不是別人,正是 張京寶的妻子康德云。
和張京寶坎坷的身世不同,康得云家境殷實,她自己也在酒廠上班,工作穩定。
張京寶和康得云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當時,康得云的主要工作除了洗瓶子之外,就是收集酒廠里的廢酒瓶子,并將其賣到回收站。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玻璃瓶子還比較值錢,所以每次康得云都能賣到不少錢。
張京寶得知此事后,隱隱覺得這是一個賺錢的法子,隨后他就開始撿玻璃瓶。
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玻璃瓶,後來張京寶干脆就去酒廠后門和飯店門口蹲守,時間一長,康得云也注意到了張京寶。
她料定張京寶應該挺缺錢的,于是一有機會就會幫忙撿酒瓶子,一來二去,二人的關系火速升溫。
張京寶喜歡康得云的爽朗樂觀,康得云也很喜歡張京寶的樸實和堅韌,只是二人這段戀情還是受到了很多阻礙。
當時所有人都不看好二人,覺得撿破爛的張京寶配不上康得云,但康得云還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哪怕張京寶沒房沒錢,她也愿意嫁他為妻。
最終父母拗不過她,只好同意了這門婚事。
事實證明,康得云的眼光沒有錯,而張京寶娶了康得云之后,也徹底改寫了自己的命運。
張京寶是如何走上發家致富之路的?
靠撿破爛為生的張京寶之所以能夠發家致富,既是一個意外,也與康得云有著分不開的關系。
結婚后,在妻子的悉心照顧和陪伴下,張京寶變得越來越自信,生活也越來越有奔頭。
為了讓妻子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就開始絞盡腦汁地思考發家致富的法子。
直到有一天,在回收玻璃瓶的過程中,張京寶無意間發現了酒瓶里的商機。
張京寶發現,在所有的玻璃瓶子中,舊酒瓶子是最值錢的。而且酒瓶不同,價格也不同,最貴的一個甚至可以賣到4毛錢。
張京寶大喜過望,隨即就進行了一番市場調研,經過統計和分析后, 他發現市場上銷量最好的酒,酒瓶子也是最值錢的。
只是很快就有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他面前,如何得知不同廠商需要的酒瓶種類呢?
這時,妻子康得云從朋友那里打聽到當地有個糖酒交易會即將舉辦。
屆時,為了打開自己產品的銷售渠道,來自不同酒類糖類的生產廠家都會匯聚于此。
而且很多酒廠都會回收利用舊酒瓶,只要掌握了他們買酒瓶的時間和所需酒瓶的種類,就能將舊酒瓶送到合適的酒廠,從中賺取可觀的利潤。
所以,康得云就建議張京寶親自去看看,也正是有了康得云的這個建議,張京寶最終才搶先一步掌握了酒瓶的商機。
當時,張京寶在糖酒交易會上結識了很多廠商代表,并提前獲知了不同酒廠買舊酒瓶的時間。
考慮到當時的信息交流還不發達, 張京寶先從回收站那里收購廢棄的酒瓶,隨后再賣給酒廠,通過這種方式賺取兩者之間的差價。
小試牛刀后,結果讓張京寶很滿意,隨后他就開始頻頻往返于山東省的各座城市,甚至到後來他的業務還拓展到了省外。
伴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張京寶也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輕輕松松地實現了年收入百萬。
成為百萬富翁的同時,張京寶的名氣也在業界打開了,不僅積累了不少資源和人脈,還成了遠近聞名的「酒瓶大王」。
然而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就在收售酒瓶子已經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張京寶卻突然轉了行,另起爐灶。
在27歲那年,張京寶毅然決然地轉行賣酒。
當時他先是依靠積累的人脈擔任了不少酒廠的經銷商,隨后又成立了自己的白酒公司。
在張京寶的有效經營下,沒過多久,公司就步入了正軌。
到後來, 公司的月銷售額甚至一度突破了300萬,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身價也很快就積累到了千萬。
但就在賣酒事業蒸蒸日上,呈現一派良好的發展趨勢時,張京寶卻再一次選擇了轉行。
因為張京寶知道,白酒生意雖然利潤很大,但市場已經非常成熟,他這麼一個半道賣酒的小公司是很難做到一家獨大的。
所以,張京寶就立志要讓自己成為一個行業的龍頭老大,而他也確實做到了。
據不完全統計, 如今,張京寶的豆黃金公司已經成了國內上萬家火鍋餐飲店的供應商,一年就能大賺7個億。
起初靠收售酒瓶成百萬富翁,27歲賣白酒積累千萬身家,36歲時徹底拋下過往,重新開始,一手打開鮮腐竹在全國的市場,最終實現年收入過億。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這句話在「酒瓶大王」張京寶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