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了《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該報告指出了一個令無數家長揪心的現實:
在青少年群體中,有抑郁風險的人數已經達到了不可忽視的規模。
根據報告顯示,參與調查的2萬名青少年有約15%存在抑郁風險,其中4%有重度抑郁風險。
如果把這個比例推廣到全國,那將會是一個可怕的數字,因為我國在校學生數量接近3億!
近幾年,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社會熱點,越來越多的家長發現自家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甚至是精神疾病。
早在2020年,我國就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進行過調查,那時的結果更加不樂觀。當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參與調查的青少年有約25%存在抑郁風險!
和今年對比,我們會發現其實這個比例是在下降的,那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孩子出現了心理疾病呢?
說到底,其實孩子的這些問題是時代病,不是幾年功夫就可以解決的,也不是一串冰冷的數字就能夠暴露問題的。
2012年的時候,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的何醫生曾經接受過采訪,她告訴記者:
「我在兒科工作,一上午就來了40多個孩子,超過70%的孩子和家長都是來咨詢精神問題的。」
在記者感到震撼時,何醫生又告訴記者一個更加嚴峻的現實:
「兒科的住院部,大概有60%的孩子是重度抑郁癥、焦慮癥患者,基本都有自盡傾向,有的已經住了大半年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