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過守株待兔的故事,一個種田的農夫,有一天忽然在樹樁下撿到了一只被自己慌不擇路撞死的兔子,農夫喜滋滋地吃了頓兔肉,從此,再也不好好種田了,一心守在樹樁前,等著送上門的兔子,結果,兔子沒等到,田也荒蕪了,農夫最后一樣好處也沒撈到。
大家讀到這個故事,肯定會嘲笑農夫好逸惡勞,最后把自己坑慘了。
但是,現實中還是有不少這樣貪婪的「農夫」,費盡心思想不勞而獲,最后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十幾年前的北京,就有這麼一個釘子戶,為了多撈些拆遷款,硬是帶著妻子在被開發的地方賴了七八年,最后還是沒有撈到自己理想的數目,反而在施工的地方受了幾年的罪,吃盡了生活不便的苦。
二十一世紀初,經濟快速發展,房地產行業也迅速騰起,城市化建設加快,為了重新規劃城市,有很多地方進行了拆遷,也有很多人因為拆遷款富裕起來。
2002年,政府與房地產商將西尚家樓村列入拆遷范圍,項目已經洽談完畢,于是,房地產商出面與當地的住戶就拆遷事宜進行商議。
這個村子有兩百多家住戶,房地產商按照政府出具的宅基地發證審批表上的土地面積,對每家住戶給予了拆遷補償,并且將村民安置進新的樓房里。
本來,事情進行得很順利。沒想到,很快房地產商就遇到了一塊兒難啃的硬骨頭,有一戶居民對拆遷款很不滿意,并且不愿意搬走。
這個給開發商出難題的人就是張長福,張長福自出生起就住在這里,早年間,張長福從村里分得了這片宅基地,他家實際占地有400多平方公尺,是本次開發的黃金地段。
按照當時的賠償標準,房地產商應該根據宅基地發證審批表上的土地面積對張長福進行拆遷補償,但是,張長福不能接受這個數目。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