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初期,我國國力衰微,備受帝國主義的壓榨,百姓們民不聊生。這引起了國民的嚴重不滿,紛紛希望辦法怎麼擺脫他的統治。
為了徹底將清朝的腐朽統治掀翻,我國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最終,在1911年辛亥革命的過程中,成功地結束了清政府的痛心統治。
而當時在北京紫禁城的皇親國戚以及仆人丫鬟,共計有4萬人左右,對這麼大一批人的處理是個問題。其實,現在遼寧省有一個所謂的「皇族村」,里邊居住的就是清朝皇室的后代。
他們自稱是清朝愛新覺羅的子孫,他們認為他們的血統要優于他人,所以,至今不愿與外界通婚。那麼,這個「皇族村」里邊的人,到底是不是紫禁城中的人遷過去的呢?
清朝被推翻后皇帝依舊住紫禁城
大家知道,上世紀初,我國成功將腐朽落后的清朝統治終結了。為此,國內上下是一片歡騰,因為國民知道,自此以后,他們便擺脫了清朝的壓迫統治了。
不過,在辛亥革命結束后,居住在北京紫禁城的退位皇帝溥儀,并未被殺,而是繼續在紫禁城生活。 除了溥儀之外,還有那些達官顯貴、皇親國戚們,他們都被允許在那里生活。
這個實際情況與國內的很多民眾所想象的不一樣。事實上,溥儀不僅沒有被要求立即搬出紫禁城,而且 民國政府為了安撫他們,甚至答應每年給他們整整四百萬兩白銀。
這些白銀是溥儀退位時,革命派和皇室人員商量好的。
當時皇宮內存留人口有4萬多人,其中包含丫鬟、主子等。開銷不小,而且,主要是皇宮內的這些貴太太們過好日子過慣了,她們的開銷那是相當的驚人。
先后兩次皇室精簡人員
所以,就算每年給這些人撥款專項經費400萬兩白銀,那也不夠他們花的。這些人一直都留在皇宮內, 為了保證自己的生活水平,這些皇親國戚還精簡了一批服侍人員。
當然,這些服侍人員大都是漢人,是從國內征集的漢族仆人。這是第一次人員精簡,之后還有第二次,第二次人員精簡也是因為錢不夠花。
過了幾年,國民政府覺得給皇宮的錢太多了,所以就 自行將400萬兩白銀換成了400萬塊銀元。白銀換成銀元還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中間參與錢財發放的官吏們貪污了一大部分。
而白銀是銀錠,銀元則是現在人們常說的大洋。大洋的實際價值、購買力要遠遠低于白銀,所以 這是變相的克扣了皇室人員的「生活費」。
沒辦法,皇室人員此時無任何實際權利,而他們自身的利用價值也越來越小,只得接受現實。所以, 再次精簡人員就成了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大量的仆人丫鬟被精簡殆盡。
經過第二次人員精簡之后,皇室內的外姓人員已經基本消失殆盡,剩余的大都是愛新覺羅的血脈。但不巧的是, 當時的一個軍閥馮玉祥,為了搶掠財寶,所以帶著部隊將皇宮清空了。
自此,溥儀和他的愛妃、皇室成員們便失去了自己的「家」。他們被趕出來后,失去了原有的結構統治,散落在了國內各地。像溥儀這樣的人,還有利用價值,所以他住進了天津張園。
而其他人常年養尊處優,既無吃飯的手藝,又沒有生活的本領,只得隨便找個地方居住。不過還是有一大部分人帶著家里的財寶。通過賣掉這些財物,換取了相對穩定的生活。
「皇族村」自此再次壯大
但是,在這些散落在國內各地的人當中 ,有一批前往了遼寧省的「皇族村」。當時這個村子里邊已經有大批的愛新覺羅子孫了,他們世代在此居住,守護著所謂的清朝皇陵。
「皇族村」是人們對這個村子的戲稱,其真實的名字叫做「腰站村」,該村起源于清朝早期。
當時是被一個叫愛新覺羅·阿塔的家族所占領。
這個人當時曾參加過鰲拜的反叛。因康熙皇帝年少有為,韜光養晦,所以忍辱負重幾年后將這伙反叛集團徹底打垮。而作為鰲拜的附屬勢力,愛新覺羅·阿塔也受到了康熙皇帝的處罰。
考慮到他們家族曾為朝廷效力多年,所以, 康熙皇帝并未將其斬盡殺絕,而是罰他們守墓。當然,守墓的地點就在遼寧的「腰站村」。從那時候起,「腰站村」便一直發展至今。
沒想到,清朝敗落后,這個村莊不僅沒有解散,反而還進一步壯大。但是由于當時他們作為被打倒的一方,所以地位和勢力都普遍不高,甚至與一個普通人毫無差別。
現在的「皇族村」可是相當驕傲
但時過境遷,現在的大環境與當時相比可是天差地別。現在社會講究人人平等,這個村子里的人也一樣。
他們開始宣揚自己是愛新覺羅的子孫,祖上是清軍八旗中的哪一旗,祖上做過什麼樣的光榮事跡…… 這些祖輩的榮耀讓這些人相當的自信、自豪甚至是自負。
他們村的人相當的講究,生活中的很多細節和儀式都和普通人有區別,結婚啥都的要找一個愛新覺羅的后裔。
究其原因,就是「腰站村」的這些人,認為自己身體內流淌的血脈不能被外族人破壞。在他們的村里,甚至還有人提倡男人留清朝發飾。
不過,這些不成文的規定也不是能達到100%的執行率,還是有少數的滿族外姓人進入到了「腰站村」定居生活。不過, 這些人選擇的都是入贅的方式,入贅之后就是人家家族的人了。
除了這樣的方式,人家不接受其他方式。其實,這樣做目的也就是為了保證村子里血脈的純正。
結語
這樣的「腰站村」不知道大家之前知道麼?如果有機會的話,大家愿意入贅到這樣的村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