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男童「進女廁」被阻止,家長沖出大罵「你傷害他的心靈」他才6歲懂什麼,怒吼:不道歉誰都別走!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成績能交給老師,但學生的品德、習慣,都是受到家長言傳身教的,家教也是學生畢業后走向社會的第一份簡歷。

但在黑龍江哈爾濱, 張亮夫妻卻實打實的「火了」一把,年齡已經能上小學的男童,在女衛生間上廁所,被一名女大學生遇到了。

驚嚇之余,她問小男孩: 你怎麼在女衛生間上廁所呢?沒成想小學生直接大哭,家長隨后破口大罵,稱該名女大學生傷害了孩子的心靈,一時鬧的沸沸揚揚。

小學男童進女廁被拒,家長怒罵:你傷害他的心靈!網友抓住了細節

隨著視訊的流出, 網友的站隊呈現兩邊倒的趨勢:女大學生群體都認為,男孩已經到了上小學的年紀,有獨立上衛生間的能力,老師也該教過「男女有別」。

部分年輕家長也認可:父母都是家長,都有照顧、教育孩子的義務, 男孩由爸爸帶去男衛生間上廁所不行嗎,為什麼非要去女廁呢。

而少數家長則認為,6歲還是小孩,什麼都不懂,只是上個廁所,況且家長也在, 沒必要這麼說孩子。

在原視訊中, 女大學生和家長的對話非常混亂,但還是能大致理清事情的脈絡:6歲男童和家長一起坐捷運,去廁所蹲途中,遇到一位女大學生。

而女大學生疑惑為什麼男孩會出現在女廁,于是出言詢問, 結果小學生被嚇哭,他的媽媽也火冒三丈,嚴厲指責女大學生。

女大學生一開始還能保持冷靜,詢問這個孩子的年齡,當得知男童已經六歲,大學生直言: 6歲都上小學了,不是小孩子了。

而家長卻破口大罵,指責女子: 你是農村的吧?誰家6歲上小學,他才剛上幼兒園,上廁所都得老師帶著。

而評論區的網友發現了這一細節:6歲在城市中,本該是上小學的年紀,而家長卻說還在上幼兒園, 估計她才是農村的。

反而拿「農村」當成攻擊他人的「武器」,令人無奈。而且就算上幼兒園了,6歲還不能自己上廁所,行為能力明顯低于同年級的孩子。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以身作則是必修課

這位家長氣的臉紅脖子粗,堵在女廁門口,不讓女大學生離開,而且做出了更令人不解的操作: 打電話讓孩子的爸爸進女廁。

看到這網友更坐不住了,孩子爸爸也在, 為什麼不能讓他帶孩子去男廁上廁所?還讓爸爸進女廁,這一家子的素質水平也太差了。

網友氣憤之余,也倍感無奈:有這樣的家長, 這孩子以后也毀了,家長都不把道德、素質當回事,還能指望孩子學好嗎?

視訊的結尾,家長堅持要求,女大學生跟自己的孩子道歉, 并且振振有詞地喊著「你傷害他的心靈了」。

但女大學生則認為, 自己并沒有錯,絕不會道歉,況且男童進女廁本身就是不對的。

該家長繼續質問:不能這麼說一個孩子,你以后不當媽媽嗎?而當女大學生說出自己不會做媽媽時,該女子出言嘲諷: 你為什麼不做媽媽,你沒有子宮嗎?

隨著事件發酵,網友的情緒也從憤怒轉變為了無奈,這樣的事情不是第一次發生,而多數網友都希望, 這位家長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無論是帶男童進女廁,還是當著孩子面爭吵、辱罵他人, 這都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等以后孩子進入學校,走向社會,也會因為家長的行為,認為道德、素質不值一提, 誰聲大誰就有理。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 評論區的家長,多數都能意識到這個問題。這件事的背后,也能凸顯學前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寫在最后:

城市內的幼兒園,不僅學習知識、接觸興趣愛好, 教會學生自主吃飯、午睡、上廁所也在學習范圍內。

而男女有別、禮貌待人這樣的基本概念,也是老師和學生們反復強調的內容,這些學生從三歲就開始進入幼兒園學習,而農村的孩子五六歲才進入幼兒園。

學前教育的質量, 直接反應在學生身上,接受了正確教育的學生,價值觀養成后就不會輕易受影響。

換言之,受到正規教育,家長價值觀也正確的學生, 是不會愿意進入和自己性別不同的衛生間的,而視訊中的這名男童,顯然是教育失敗的成果。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