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養她!12歲男童在路邊撿到「女嬰」,為了「奶粉錢」輟學搬磚,娶妻只為給女孩當「娘」

「爸,媽,我撿到個女娃娃!」

1994年5月的一天,陜西省商洛市商南縣,剛去上學沒多久的陳定邦突然激動地大喊著跑回了家。

父親還以為兒子出了什麼意外,緊張地趕緊沖過來查看,然而這一看他直接愣住了。

只見兒子小小的懷抱中,此時竟然躺著一個瘦弱的小女嬰!

頂著父親疑問和震驚的目光,12歲的男孩兒緊緊地護著這個一出生便沒了父母的女嬰,堅定地說出了那句不是承諾勝似承諾的話: 「我要養她!」

從此以后,12歲的陳定邦和這個小女嬰的命運緊緊相連,這兩個沒有絲毫血緣關系的陌生人,即將用曲折又短暫的一生,譜寫出一則溫暖感人又催人淚下的故事。

路邊撿到女嬰,「我要養她!」

「哇啊——哇啊——」

1994年5月的一天清晨,陜西省商洛市商南縣的鄉村剛從沉睡中醒來,12歲的陳定邦正跟往常一樣背著書包去學校上學,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聽到路邊的雜草叢中傳來一陣隱隱約約的啼哭聲。

這啼哭聲聽起來撕心裂肺,仿佛拼盡了全力想要引起別人的注意。

陳定邦好奇地順著聲音找過去,最終在一個荒草遍布的雜草叢中,他驚訝地發現了一個躺在破舊紙盒中的小女嬰!

很明顯,親生父母離開了這可憐的小孩

似乎是感覺到有人靠近,小女嬰的哭聲更加激烈,整張臉都哭得通紅不已,聲音也越來越嘶啞。

看到這種可憐的情形,小小的陳定邦心里非常難受。他趕緊小心翼翼地將女嬰抱起來,笨拙地輕拍著哄:「不哭,不哭」。

神奇的是,剛剛還哭得撕心裂肺的女嬰,被陳定邦一哄竟然很快就不哭了,還沖著他露出了一個乖巧的笑容。

這個笑容像是燦爛的晨曦一樣笑進了陳定邦的心里,看著她單純天真的笑臉,陳定邦實在不忍心將她孤零零地繼續扔在這里,然后等待下一個或善良或狠心的路人再次發現。

他輕輕地戳了戳小女嬰的笑臉,最終咬牙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他來養這個女嬰!

決心一下,陳定邦沒有絲毫猶豫,學校也不去了,抱著女嬰就開始往家里跑。

于是,便發生了我們開頭的那一幕,陳定邦抱著女嬰告訴父親自己要養的事。

可是此時的陳定邦不過是個小學還沒畢業的12歲男孩,哪里有那個時間和精力來養一個小女嬰呢?

如果要留下這個女嬰,并將她撫養長大,還是得指望陳定邦的父母。

然而實際上,再養育一個孩子,對于這個貧困交加的家庭來說,實在是個難以承受的負擔。

陳定邦的父親自幼右腿殘障,走起路來都不方便,只能干些輕便的活計,繁重的體力勞動根本無法勝任。

也就是說,這個家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要指望陳定邦的母親。

然而陳定邦的母親是個聾啞人,雖然她拼盡全力用單薄的肩膀承擔起了養家的重擔,但是因為沒有辦法跟人有效溝通,她的收入也是十分有限的。

這樣一對身負殘障的夫妻,能夠養家糊口送兒子陳定邦去讀書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再讓他們收養一個女孩,這不是在為難他們嗎?

然而令人不敢置信的是,這對貧窮的殘障夫妻竟然「傻乎乎」地毫不猶豫地留下了小女嬰。

他們下定決心: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將她撫養長大!

善良無私的父母,養出了善良無私的陳定邦,所謂言傳身教,這大概就是最好的例子吧。

決定收養女嬰后,一家人給她取了一個飽含著期待與祝福的名字—— 陳金玉

他們想要通過這個名字讓女嬰長大后明白,雖然她一出生便被親生父母當做雜草一樣隨意遺棄,但是在這個家里,她永遠是最值得疼愛的掌上明珠,是如金似玉的寶貝女兒!

這并不是一句空話,在未來的漫長日子里,陳定邦一家人將用實際行動證明這一點。

為養育女嬰他輟學打工,娶個妻子回來當「娘」

收養陳金玉后, 該如何養活這個小女嬰就成了陳家人首先要面對的難題。

此時的陳金玉才幾個月大,只能靠吃奶或者喝奶粉為生。可是陳媽媽沒有奶水,家里也買不起奶粉。

為了養活妹妹,小小的陳定邦只能拋去所有的羞恥心,厚著臉皮敲響鄰居大娘的門,向她討要了幾碗奶水。

可是討要一兩次也就算了,長期下來肯定行不通。于是,陳家人便咬咬牙借錢給陳金玉買了一罐奶粉。

然而一罐奶粉也只夠陳金玉吃大半個月,等吃完了怎麼辦呢?難道還要去借錢買嗎?

在陳定邦看來,妹妹陳金玉是自己親手撿回來的,那麼養活她的責任當然應該由自己來承擔,怎麼能讓父母因此而為難呢?

于是在仔細考慮一個多星期后,陳定邦做出了輟學打工的決定。

這個決定立刻遭到了陳佳父母的強烈反對,他們雖然沒什麼文化,卻也明白讀書改變命運的道理。而且陳定邦如今才12歲,還是個小孩兒,就算輟學了又能干什麼呢?

然而陳定邦卻已經下定了決心,他收拾收拾東西就義無反顧地離開了學校。

他是個早熟的孩子,每當看到父親一瘸一拐艱難地奔忙,母親頂著大太陽累的臉色蒼白,他都恨不得一下子變成大人,成為父母的依靠。

如今家里收養了妹妹金玉,開銷也變得更大,他當然更不忍心讓父母為了他們拼命辛苦了。

陳定邦開玩笑似的安慰父母: 「雖然我輟學了,但是妹妹還小,我們從小好好培養她,說不定還能將她培養成大學生呢!」

他不知道,他開玩笑的這句話,竟然在未來成為了現實。

輟學后,12歲的陳定邦成了當地一家煤礦的工人, 他用洗不凈的煤灰和早出晚歸的努力,給父母和妹妹撐起了一片天。

陳定邦在煤礦上一干就是8年,這8年里,他用工資減輕了父母的負擔,也將妹妹養成了一個又健康又可愛的8歲小姑娘。

更令人高興的是,這一年,20歲的陳定邦遇到了相伴一生的女孩兒。

這個女孩兒名叫賀晶晶,18歲,鄰村人。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與陳家人一樣,賀晶晶也是一個非常善良踏實的女孩兒。

她沒有嫌棄陳家窮困的經濟情況,也不像外人一樣嘲笑陳家人沒錢還收養陳金玉的行為。

在她看來,窮困都是暫時的,只要踏踏實實地努力,那麼金錢和面包總會有的。但是骨子里的善良和無私就不一樣了,這種可貴的品質可不是人人都有的。

對于妹妹陳金玉,賀晶晶也是打從心底里心疼她凄慘的身世,將她當成了女兒一樣來疼。不僅經常給她買衣服,帶她去玩,還每天都耐心地輔導她的學習,傾聽并解決她的煩惱。

有了賀晶晶的加入,陳家的生活過得更加美好幸福,而在結婚的第二年,賀晶晶還給家里添了個大胖小子,一家人高興地更是合不攏嘴。

然而,就在一切都在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時,意外突然降臨了。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2003年的一天,陳家母親上街去賣雞蛋回家的路上,不幸遭遇意外,當場就離世人間。

陳母的去世令陳父深受打擊,悲痛欲絕,沒過多久就重病在床,很快就撒手人寰,追隨陳母而去。

一下子失去兩個老人,本來充滿笑聲的陳家被濃重的悲傷所籠罩,而陳金玉更是陷入了深深地痛苦與迷茫中。

一些好事者開始沖著陳金玉指指點點,言之鑿鑿地說: 「陳家老兩口都走了,她這個毫無血緣關系的女孩兒可就成了大累贅了,她哥跟她嫂子還能心甘情愿養著她嗎?」

「說不定過兩天就得趕出去呢,也是可憐。」

陳金玉不相信哥哥嫂子是這樣的人,可是這些殺人誅心的話還是對她小小的心靈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那段時間,她白天惶恐不安,晚上哭濕了枕頭,說夢話都在哭著喊媽媽別走。

當時最疼愛妹妹的陳安邦,已經為了掙錢養家,強忍著悲痛回到了煤礦上班。

好在,細心的賀晶晶很快就發現了陳金玉的不安,她溫柔又堅定地向賀晶晶承諾: 「雖然爸媽都去世了,但是你還有哥哥,還有我,我們永遠都是一家人!」

賀晶晶讓陳金玉搬到了自己屋里一起住,每當她在夢中無意識哭泣時,賀晶晶都會第一時間爬起來將她抱在懷里哄。

在賀晶晶溫柔的安慰和陪伴下,陳金玉終于走出了悲傷與不安,重新變成了那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

陳家父母去世后,陳安邦和賀晶晶承擔起了養育陳金玉的重任,彌補了她缺失的父愛和母愛。

在這樣溫暖又善良的家庭中長大,陳金玉也長成了一個努力又知恩圖報的好孩子。

從小,她就努力學習,一直保持著名列前茅的好成績。在放假時,她還經常到附近去打短工做兼職,以補貼家用。

2014年7月,陳安邦當年開玩笑的話成了真,20歲的陳金玉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國內著名的西安外國語大學。

通知書寄到家時,陳安邦和妻子賀晶晶高興地直抹眼淚,非常為妹妹而高興。

為了供養妹妹上大學,陳安邦和妻子取出了家里所有的積蓄,賀晶晶甚至還向娘家借了幾千塊。

別人笑他們夫妻倆傻,辛辛苦苦掙的錢不留給親生兒子,卻都給了這個毫無血緣關系的妹妹。

對此,夫妻倆毫不在意, 對于他們來說,妹妹就是他們最珍惜的家人。她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更是哥哥嫂子的驕傲!

四年的大學時光飛快流逝,陳金玉斗志滿滿地期待著畢業的那天,她暗暗發誓:等畢業以后自己一定要努力工作掙錢,回報哥哥嫂子對自己的恩情!

然而,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還沒等拿到畢業證書,陳金玉就突然因腹部劇痛而被緊急送進了醫院。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經過檢查后,告訴了陳家人一個難以接受的噩耗: 陳金玉被確診患上了「治不好的病」。

一家人的天都塌了,陳金玉不愿接受這樣的事實,而哥哥嫂子更是心疼的在病房外天天抹眼淚。

他們想不明白,妹妹的命怎麼就這麼苦,眼看著要走向光明的未來,卻又不幸地患上了這麼個絕癥。

哭過怨過之后,陳安邦和賀晶晶再一次展現了堅強與無私的品質,他們打起精神到處籌錢,拼盡全力也要挽救妹妹的性命!

夫妻倆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積蓄,賣掉了所有值錢的物件,還向親朋好友借了4萬塊錢,終于籌齊了陳金玉的手術費。

當手術室的大門打開,醫生說出那句「手術成功」時,緊張了好幾個小時的陳安邦夫妻倆,一下子放松地跌坐在地,兩個人可笑又可憐地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然而不幸的是,這種高興并沒有持續太久,手術后沒兩天,陳金玉就發生了術后感染,醫院緊急通知他們必須盡快進行二次手術。

可是第一次手術已經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能借的親戚朋友也都借了。如今再動手術,夫妻倆哪里還能拿得出錢呢?

夫妻倆陷入了深深地絕望,看著躺在病床上危在旦夕的妹妹,他們拿自己的命去換,只求能挽救妹妹的性命。

好在,就在這個時候,陳金玉的母校西安外國語大學得知了此事,校領導和學校的師生們爭先恐后的為這個可憐的女孩兒捐款,網上的熱心人士也紛紛伸出了援手。

在這些源源不斷的愛心下,陳家人總共收到了26萬元的愛心捐款,很快為陳金玉安排了第二次手術。

然而不幸的是,第二次手術的結果也很不理想,陳金玉的身體也一天天地走向了枯竭。

2018年3月18日,在陜西省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病房中,嫂子賀晶晶幫陳金玉穿上學校寄來的學士服,哥哥陳安邦幫她戴上學士帽。

一家人扶著陳金玉坐起來,拍下了一張獨特又悲傷的畢業照,完成了陳金玉最后一個心愿。

照片中,她的臉上帶著重病的蒼白,眼神中卻閃著明亮的光。

那是她對生的渴望,對人世的眷戀,以及無法報答哥嫂的遺憾。

2018年4月17日,陳金玉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陳金玉去世后,陳安邦和賀晶晶將剩余的10萬元善款全部捐出,成立了「三秦紅鳳金玉基金」,以此來紀念妹妹陳金玉這短暫又遺憾的一生。

陳金玉從出生就沒了親生父母,8歲時喪失養父母,20多歲又因病去世。她的一生是短暫的,多舛的,不幸的。

然而這短暫的一生中,她遇到了不惜犧牲自己也要撫養她長大的哥哥,遇到了再窮再苦也對她疼愛有加的養父母,遇到了將她視如己出對她無私付出的嫂子。

誰又能說,她不是幸運的,溫暖的,幸福的呢?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