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日本當地時間13點),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啟動核污染水排海。
據日本東電公司發布的消息,今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預計為200至210噸,每天的排放情況將在次日公布。第一階段排海將持續17天,合計排放約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現場畫面
核污水排海后
或將化作雨水灑遍全球
福島核污染水含有60多種放射性核素,很多核素尚無有效處理技術,部分長壽命核素可能隨洋流擴散并形成生物富集效應。
據德國海洋研究機構研究表明,自排海之日起相關放射性物質在57天內即可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此外,大氣循環有可能將核污染水蒸發到云層,再化作雨水灑遍地球每個角落,潛在的危害難以估量。
2023年將排出3萬多噸
預計會花費30到40年的時間
東京電力公司計劃在每噸核污染水中加入約1200噸海水進行稀釋,在確認濃度降低到所謂的「預想標準」后,正式開始核污染水排放。
按計劃,2023年內總共將分4次排出3.12萬噸核污染水,首批計劃排出約7800噸,將從8月24日連續排放17天。
東電和日本環境省等部門稱,他們會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海域設置檢測設備,一旦出現放射線數據異常、震度5弱(約為里氏7級)以上的地震以及海嘯等情況,將暫停排放。
資料圖:福島核污染水排污管道。
日本《每日新聞》預計,要把這些核污染水全部排完,預計會花費30到40年的時間。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