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最開心的就是父母給零花錢,自己也終于能拿著零花錢去買心儀的商品了。
從上小學開始,家長每天都會給孩子一定數額的零花錢,來滿足小學生的消費需求。比如說某堂課餓了就可以拿零花錢買一些食品,文具壞了也需要用零花錢購買。
也有一些小學生為了能買到一件自己喜歡的商品,還會攢上幾個月的零花錢。在我看來,既然這些零花錢已經到了學生的手里,那麼家長就不應該過多地去干預。
如果發現了孩子沒有正確使用零花錢,那就應該積極培養建立正確的金錢觀,零花錢還能讓學生感受到什麼是理財,同時也能明白父母賺錢的不易。
對于不少家長來說,如何給學生設置合理的零花錢限額也成了比較糾結的問題。一方面擔心孩子錢不夠花,另一方面還擔心孩子亂花錢。
在我們小時候,小學生每天的生活費基本上就是一元左右。隨著經濟發展,物價上漲,一元錢壓根就買不到什麼合適的東西了,小學生的零花錢也在隨之漲價。
除了平時的零花錢之外,逢年過節或者是什麼特殊的日子,小學生們還會獲得額外的零花錢。然而,這位家長也因為女兒意外的零花錢被罵上了熱搜。
根據家長的描述,女兒得到了400多元的零花錢。但她卻沒有經過自己的允許買了一杯飲料和橡皮泥,于是自己便將這些零花錢全部沒收,告訴其他人以后不能再給錢。
這還讓女兒覺得有理了,于是躲在房間不吃飯,自己也將她的手機砸了。這位家長覺得自己并沒有做錯什麼事情,她反倒是委屈上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