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快到了,家家戶戶都沉浸在節日的喜悅中,而老人們又開始口口傳誦那句「月夕秋分前,遍地起新墳」。
這句話小時候就聽見過,但那時我想了很久也沒有想出來,如今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聽的越來越多,我逐漸認識到了這句話所表達的含義。
有老人說這句話是一句諺語,是從古時候傳過來的,而古人們要傳達的意思是什麼?
從字面意思來看, 這一句諺語里出現了秋分一詞,而秋分正是24節氣之一,在二十四節氣中,秋分是很重要的日子,因為秋分后就是中秋節,而秋分與中秋對于農業方面的影響都非常的大。
秋分之后晝夜變長,古代的農民認為這是上天給人們勞作秋收的時間,而秋分時節農民們都忙著秋收,秋耕,秋種,因此秋分這個節氣是農業的大忙時節。
而中秋節不僅是我國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勞動的重要時期,中秋節就代表著要秋收了,而中秋節的月亮還有另一層作用:像陰歷陽歷就是根據月亮的陰晴圓缺變化制定而成的。
而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就是中秋節,八月十五之前有,月夕,在這個時候,往往會像清明節一樣,家家戶戶都去祭拜先人。
然而在這個時期,也會出現遍地起新墳的情景,為什麼會遍地起新墳呢?
其原因就是因為在對親人進行祭掃和掃墓的儀式上,人們不僅要燒紙,擺放祭品,還要清理墳地,在一定程度上遍地起新墳,也有清理墓地的意思。
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秋天是一切事物成熟和收獲的季節,但是秋天也非常的蕭條,在秋天里也非常容易發生各種各樣的意外。
因為在農業生產中,農民們為了秋收而進行各種各樣的勞動, 這些勞動代表著來年的希望與今年的成果,但是也代表著風險與疾病。
在很多關于節氣的古籍中,記載著到了秋收的時候偶爾會出現有人喪命在拉著麥子疾馳的馬車底下,秋天,田地里的農作物茂盛,有不幸的農民一腳踩進枯井里面就造成了傷亡。
因此遍地起新墳也有這層意思。
在節氣中,秋分之所以被稱之為秋分就是由于這一天是秋天里的大半,因為秋分在秋季的歷程中占了一半所以中秋則對應著農歷八月季秋,對應著農歷九月中秋。
八月十五這天又在中秋與季秋的中間,故古代的勞動人民將這天稱為中秋,因此也可以說中秋節是秋天的一半,所謂平分秋色。
而秋分則標志著晝夜平安,天氣的運轉進入深秋時節。
周易中強調:秋分是萬物生長枯萎輪回不息,也代表著衰落和死亡,即為上天的飛鳥,在秋秋天天氣轉涼的時候紛紛進行遷徙,而嫩綠的草地終究無法抵擋時間帶來的衰老在秋天里凋亡。
而月夕秋分前遍地起新墳,它所表達的含義并非說是暗示災難或者厄運。
相反, 它這兩句諺語中暗藏著中國傳統文化對于陰陽消長,新生與死亡等問題所特有的哲學性以及傳統性思考方式。
古人很早就意識到了生命流逝之快,古代的勞動人民將人的生命比喻成莊稼的從播種到收獲。
同時也在很多書中用四季比喻:春天是新生最茁壯的時期,夏天是青壯年,而秋天就是慢慢步入老年的中年時期,冬天就是迎接死亡的老年,秋天天氣轉涼,患病的年邁老人和大自然里弱小脆弱的動物往往難以承受寒冷。
因此,秋季總會有一些生命消失在這個世界上進入新生。
人們還說春困秋乏,秋天在經過夏天的酷熱之后,人體進入一個調整的階段,所以在秋分之前,一些抵抗力較差的人們就會容易生病或者虛弱起來。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句諺語里才會說月夕秋分前,遍地起新墳,也是以震懾的作用提醒人們要注意自身健康。
秋分是一個換季的季節,秋天來了天氣溫度變化大,大家更應該對健康更加的關注,這句老人口口相傳的諺語并不是看上去那麼陰森可怕。
相反,它傳遞的就是一種讓人們對于生命生死的深入思考,以及對于生命價值的思考,還有是希望人們在這句充滿震懾力的話中更加珍惜自己的身體健康。
在中秋節即將到來的同時,大家不僅要快樂,要高興,更要珍惜自己的身體健康。